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森林碳汇成减排主力 碳交易或解资金之渴








  在梅州兴宁市水口镇光夏村,昔日连绵的荒山如今披上了绿装。这里的坡度较缓,土壤为赤红壤,土层深厚,适宜树木生长。今年3月植下的藜蒴、山杜英、枫香等树种错落有致,有的已经亭亭玉立。这是记者近日在兴宁看到的一幕。
  兴宁只是我省大兴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全球普遍倡议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森林碳汇成了公认的最为经济实惠的减排方式,它在广东节能减排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根据规划,广东将用4年时间(2012年-2015年),完成500万亩的荒山荒地造林,更新改造1000万亩疏残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
  不过,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只占造林、抚育成本的三分之二,有三分之一的资金需要市、县自筹或从社会吸纳。然而,碳汇造林任务最艰巨的又恰恰分布在粤北和粤东的一些“吃饭财政”的县(市),使这项利在千秋的事业普遍遭遇资金饥渴。
  广东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或为我省的森林碳汇工程建设带来曙光。按照省政府部署,广东力争在年底前启动碳交易。如果林业碳汇能被纳入,资金难题有望迎刃而解。不过,在此之前,林业碳汇交易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还亟待建立,否则林业碳汇只能是被雪藏的财富而无法为民所用。
  荒山大县争储森林碳汇
  作为兴宁市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示范点,光夏村的2.5万亩荒山和残次林被改造,采用随机混交的方式,种上了稳定性好、抗逆性和固碳能力强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木荷、香樟、山杜英、红椎、藜蒴、枫香。
  兴宁是我省宜林荒山面积较大的县(市)之一,按照部署,兴宁市2012-2015年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任务有66.48万亩。据悉,截至目前,共完成荒山造林10.12万亩,改造疏残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9.12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
  在河源紫金县黄塘镇下黄塘村,原来成片的松树林因感染松材线虫病被迫全部砍伐。正是森林碳汇工程,让这些光秃秃的山头又换了新颜,工人们刚刚对今年3月栽下的树苗进行抚育。紫金县林业局工程师黄泉丰说,该点种植的树种包括樟树、火力楠、红椎、藜蒴、山杜英和红花荷等,成林以后,山上一年四季都会树花开放,而且花色多姿多彩。
  紫金县林业局局长黄荫雄告诉记者,紫金县是我省第二大林业县,也是荒山大县。森林碳汇建设任务91.33万亩,其中,每年碳汇生态造林12.8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
  为高质量完成碳汇林建设任务,该县县委书记亲自挂帅,在省财政项目资金未下达前县财政预先安排建设资金进行招投标。林业局派出33名技术骨干挂点指导,并从全县18个镇的林业站抽调70名骨干全程跟班作业,工程进度“每周一报”。种苗方面,在依托县林科所育苗的基础上,鼓励扶持3个社会化苗圃场,确保每年可供碳汇造林用苗1300万株以上。过去两年,紫金县不仅完成了森林碳汇建设任务,还完成了社会造林5.22万亩。
  兴宁与紫金大兴森林碳汇工程的背景是,省委、省政府8月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决定》(下称《决定》)将森林碳汇工程列入“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并提出到2015年,基本消灭500万亩宜林荒山,完成1000万亩疏残林、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桉树林更新改造,全省森林碳汇储量达到11.52亿吨,2017年森林碳汇储量达到12.89亿吨。
  “最初也有些农民对我们造碳汇林有意见,认为自己的山免费提供给了政府有损失,我们就耐心地劝导,告诉他们,政府种上去的树是归林农所有的,产生的林业碳汇,如果今后能交易,带来的收益政府也会和林农共享,而且造林后环境更优美了。”兴宁市林业局营林股股长廖晓思表示,经过思想教育,现在林农都非常赞成森林碳汇工程。在紫金县,“林业部门都不用做思想工作,有的农户甚至还为造林工程队提供住宿落脚点。”黄泉丰说。
  如今,一场旨在增加森林碳汇储量的“灭荒”战役已经在广东全面打响。省林业厅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省已实施碳汇造林511.8万亩,封山育林232万亩,完成森林碳汇工程总任务的50.2%。
  资金短缺是工程建设短板
  对广东省来说,大搞森林碳汇工程并非“一时兴起”。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森林资源枯竭、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考验,政府果敢实施“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为5800万亩荒山披上绿装。
  而在当前绿色低碳成为时代潮流,全省上下践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理念之际,森林碳汇工程也有了新的注脚。
  虽然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利在千秋,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基层林业局普遍反映压力很大,其中,资金短缺已成为掣肘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
  廖晓思表示,按照兴宁的设计,碳汇林平均每亩投资400元(包括抚育)。其中,省财政补助350元/亩,县财政每亩出50元(主要用于封山育林)。然而,要保证造林质量,每亩投资起码也要700-800元。这意味着,每亩造林资金缺口达300-400元,将造成部分新种苗木长势较差,成林较慢。
  “造林要真正见成效,需连续抚育3年以上,种植当年抚育一次,第二年、第三年每年两次,不然,芒草都会把树给吃掉。”廖晓思告诉记者,现在人工非常贵,抚育的成本逐年上涨,是造成造林抚育金不足的最大原因。
  “造林有句俗话叫三分种七分管,除了种下去,后期抚育需要持续投入,这块资金短缺是个大问题,像兴宁等县(市),地方财政是吃饭财政,单靠自己肯定填补不了资金缺口。”兴宁市常务副市长何志平对此深有体会。
  以紫金县为例,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紫金县201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才3.66亿元,属广东省16个重点扶贫县之一。而到2015年,该县共有新造林地51.3万亩,抚育资金缺口很大。
  何志平表示,“只能一方面争取省级和中央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不过,要实施起来却有相当难度。紫金县林业局称,中央财政抚育资金每亩补贴100元,与实际抚育成本差距大;社会造林中央资金补贴只有一小部分面积能享受到,补贴金额也相对偏低,如茶油资金补贴每亩200元,与实际投入种植每亩2000元相差较大,客观上制约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
  令人欣慰的是,《决定》提出,计划从省财政新增安排专项资金19亿元,用于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据省林业厅介绍,正是有了造管并重的认识,从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新增安排森林碳汇抚育专项资金3亿元,连续3年,合计安排9亿元专门用于碳汇林抚育。这笔资金,为全面提升森林碳汇工程建设成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希望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
  就在基层政府为森林碳汇工程资金需要自筹的部分发愁时,2012年9月11日,广东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消息给他们带来了一丝曙光。当天,省林业厅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签署了合作推动林业碳汇交易协议。据最新信息,广东力争在年底前启动碳排放权交易。
  水口镇林业站站长丘金城朴实地说,造林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工程,既要连续抚育,还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但县里和乡镇财政捉襟见肘。“如果造林后新增的林业碳汇能卖出去,获得的收益反哺到造林和抚育,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果没有这个循环过程,基层的压力就会非常大。”
  丘金城并非“异想天开”。《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补充机制中提出,省内项目经国家备案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或我省备案的“广东省核证自愿减排量”可按规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
  此次出台的《决定》亦提出,将森林碳汇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加快林业碳汇抵减碳排放制度建设,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
  广东省林科院生态所所长周平告诉记者,根据该所的研究,广东省可以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占到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的10%。
  “林业碳汇交易可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一方面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森林质量,实现广东森林碳汇的健康增长。从这些角度来讲,林业碳汇交易意义重大。”周平说,“预计碳交易后碳的价格会波动,林业碳汇还可以起到稳定和调节作用,促进碳交易的顺利进行。”
  周平表示,林业碳汇交易的某些环节已经相对完备。比如省林科院去年9月完成了广东省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方法学、认证核证及其林业碳汇参与碳交易流程等相关的管理体系研究,不久,省内首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也挂牌成立。
  不过,林业碳汇能否参与即将启动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仍然是个问号。“最主要的问题是林业碳汇的计量监测、登记、认证、核证、注册、签发、交易等一系列的工作流程在省级层面分别由谁负责,对应的监管体系都还没有建立起来。”周平说。
  “目前,我们已经把相关的研究方案报给了有关部门,希望省层面的林业碳汇交易的工作流程和管理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周平表示。
  廖晓思告诉记者,虽然林业碳汇能否参与省里碳交易试点还不确定,但是“兴宁每年造了多少碳汇林,就报上去多少亩。希望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弥补造林投入资金的不足。”
  自愿市场交易已先行一步
  在人们对林业碳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强制市场翘首以盼之际,林业碳汇的自愿市场交易已经先行一步。
  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捐赠300万元,分别在河源市龙川县和汕头市潮阳区营造3000亩碳汇林,开启了广东规模营造碳汇林的先河。第三方有计量监测资质单位监测数据显示,龙川、汕头项目20年计入期内(2008-2027年)净碳汇量分别为57254吨、60610吨。
  2010年4月27日,国内首个自愿碳减排交易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正式开通,第一个月即成交526例。2010年8月,我国第一个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的全国公募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成立,鼓励企业捐款造碳汇林。
  2011年3月,广州长隆集团向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作为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广东碳汇基金的启动基金,用于建造碳汇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广东企业。省政府随即决定启动碳汇林工程,五华县、兴宁市、东源县、紫金县被选定为碳汇林建设点。
  如今,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在广东省内已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这其中,企业和个人通过捐资造林的方式“购买碳汇”发挥了独特的示范效应,林业碳汇交易则提供了绝佳的公益平台。
  2011年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标志全国林业碳汇自愿交易已经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也是在当年,中石油龙川与汕头碳汇造林项目的碳汇指标都在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找到了买家,出售所得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继续用于碳汇造林。作为我国第一家以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公募基金会,成立3年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每年募集资金均达1亿元以上,年均碳汇造林以10万亩的规模推进。
  全球自愿碳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占据了令人瞩目的一席之地,2009年份额达24%。不过,周平强调,由于买家没有强制减排的任务,林业碳汇自愿市场的不稳定性很大,对于广东减排目标的实现起到的作用还是有限的,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作用则很巨大,一旦运作,强制市场和自愿市场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吸引更多的企业乃至个人购买林业碳汇,从而化解资金瓶颈的难题。
  记者手记
  缓解政府投入不足 吸引社会资金造林
  碳汇交易是手段不是目的
  当年的“十年绿化广东”为广东省森林生态积累了大量的绿色财富。20年后的今天,森林碳汇工程从注重森林资源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其意义不言而喻。
  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广东“十二五”碳强度要下降19.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18%。在节能指标比较先进的基础上,我省节能空间已非常有限,要完成“十二五”碳排放降低的目标任务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省林业厅专家表示,开展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用以冲抵减碳指标,对我省结构减排、助推转型升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藏有陆地生态系统一半以上的碳,增加森林碳汇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
  而且,碳汇造林项目成本低,简单易行。国内专家研究指出,中国造林每储存1吨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与非碳汇措施减排每吨碳成本高达100美元以上形成了鲜明反差。林业碳汇不仅具备市场交易潜质,还使当地农民通过参与造林获得就业机会并增加收入。
  在周平看来,实现林业碳汇交易并不是目的,但是林业碳汇交易可以提供一种途径来缓解政府在造林方面的投入不足,提供了一种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的方式,而最终实现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并达到生态环境的更加美好。“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成本,怎么尽量降低成本是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的。”
  同时,我省森林碳汇工程的主战场分布在经济落后的粤北粤东山区,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严重。另一方面,目前山区丰富的碳汇资源在碳减排中无法使用。如何将生态及碳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省低碳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省科技厅能源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子教认为,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是一个渠道,生态效益财政补偿也是一个渠道,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政策引导把森林生态效益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将隐性的森林生态效益转变为显性的经济效益。
  正如何志平所说,从发展森林碳汇的角度讲,不仅是碳汇林,其他的造林乃至商品林等,只要是种树就会有“碳汇”的功效。
  总策划:张东明 张育文
  总指挥:王垂林 陈俊光
  统 筹:郭亦乐 彭尚德 陈尖 郎国华
  张翼飞 柳剑能 谢思佳
  执 行:李涛黎明 黄应来
图片说明: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紫金县林业局局长黄荫雄说。
通过森林生态修复和改造,扩大森林覆盖面,到2017年广东的森林碳汇储量将达到12.89亿吨。
高国辉 郭家轩 覃华兵 林荫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2013年09月26日

关键词 科技  生态  生物多样性  森林资源  绿化  碳汇  焦点新闻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