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林科院“十三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汇编报道29



肿腿蜂翅型分化及其影响因素

——肿腿蜂翅型分化的环境可塑性机制
肿腿蜂翅型分化的环境可塑性机制
Environmental plasticity mechanisms for wing morph differentiation of a bethylid wasp
昆虫翅多型现象是其在飞行能力和繁殖能力之间权衡的一种策略。白蜡吉丁肿腿蜂是广泛应用于林木蛀干类天牛和吉丁甲类害虫生物防治的一种天敌,自然和实验室种群中雌蜂存在翅二型现象,即部分个体具翅,部分个体不具翅,且以无翅型居多。阐明影响肿腿蜂翅型分化的环境因子,培育出高比例的有翅型雌蜂,不仅为提高天敌的生物防治效率提供理论基础,在生产实践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王小艺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370654)的资助下,开展了肿腿蜂翅型分化的可塑性机制研究,系统评价了温度、光照、母蜂翅型以及寄生蜂密度对肿腿蜂有翅型个体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肿腿蜂翅型的分化结果主要由环境因子决定,随着肿腿蜂幼期发育环境温度的升高其有翅型雌性成蜂的比例逐步增加,幼期发育环境中的弱光照和短光周期条件可显著诱导有翅型雌性成蜂的产生。同时还发现无翅型母蜂倾向于产生更多有翅型雌性后代;建群蜂的密度不会影响有翅型雌性子代的比例,但在寄主资源恒定条件下,随着每窝后代中幼蜂的数量增加其有翅型雌性成蜂的比例也越高。
研究发现了在可变的环境条件下白蜡吉丁肿腿蜂翅型分化的规律,明确了促使产生有翅型雌性成蜂的最优条件,使得通过调控环境因子来提高有翅型肿腿蜂雌蜂的比例且用于生物防治成为可能。研究结果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发表。
中国林科院科技处 2021-03-09

关键词 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  生物防治  白蜡吉丁肿腿蜂  天牛  蛀干害虫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