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几乎所有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
西藏将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全部纳入国家公园候选区域。这些区域还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和“三区四带”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的实施载体,对筑牢青藏高原生态屏障,保护我国乃至亚洲甚至世界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藏国家公园之独特
西藏国家公园候选区域涵盖了世界最高峰和最壮观的极高山群、最大最深的峡谷、除南北极以外全球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面积最大的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湖泊数量最多和湖面海拔最高的高原内陆湖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多年冻土发育最好的地区以及世界上极为著名的神山圣湖等最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最精华的自然遗产。
这些区域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在全球野外种群数量最多、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核心分布地,是高原物种基因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和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热点地区之一,在全球高寒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区域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保护地,是青藏高原雪域文化展示与传承地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
西藏国家公园之建设
高度重视,久久为功。2014年,西藏即启动珠峰、羌塘区域科学考察、资源调查等基础工作。2021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力争建成珠峰、羌塘2个国家公园,巩固发展世界上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良好态势,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先后作出“积极推进羌塘国家公园建设,切实保护好‘江河源’和‘亚洲水塔’”“深入推进珠峰国家公园建设,加大冰川保护力度”“加快推进三江源唐北片区、羌塘、珠穆朗玛峰等国家公园建设”等指示批示。西藏大力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正加速推进,羌塘、珠峰国家公园候选区已获国家复函同意创建。
顶层设计,多方推动。组织编制了《西藏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论证报告》,作出了《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西藏的决定》,颁布了《西藏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条例》,出台了《西藏自治区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唐古拉山以北西藏自治区实际使用管理的相关区域纳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创新性地实行了青藏两省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分别管理、分别负责”机制,极大地推动了该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富民工程的实施。
保护优先,系统治理。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大森林、湿地、草原保护力度。西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和系统治理,加大长江、雅鲁藏布江、怒江等重要江河源头和关键流域的保护力度,维护我国藏羚羊、野牦牛等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核心分布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施区域矿业权退出,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极大地推动了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政府主导,多元投入。自治区财政累计安排5亿元,实施羌塘、珠峰92个高标准管理站建设,聘用930名农牧民专业管护员,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监测监管和生态管护。广东长隆集团5年捐资1亿元,先后实施西藏藏羚羊研究中心和羌塘保护区73个管理站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西藏阿妈仓基金会为羌塘780名农牧民专业管护员装备了冬季巡护服装。万科公益基金会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开展珠峰保护区雪豹监测。自治区还通过实施退牧还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湿地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致害补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改善、设立生态脱贫岗位等一系列重大项目,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取得了积极成效。
创新手段,强化监测。西藏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历时10年,先后24次500余人次深入羌塘区域,为藏羚羊种群佩戴15套卫星跟踪项圈,安装2套高清智能球形摄像机和200余台红外相机,初步研究揭示了羌塘藏羚羊的迁徙规律;发现藏羚羊的最大产房,种群数量达10万只以上;无人机拍摄到6万只藏羚羊迁徙大场面。首次在珠峰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雪豹监测和研究,连续监测时间6年。调查结果显示,珠峰国家公园候选区雪豹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11万平方公里,雪豹种群估算数量106—114只。在羌塘、珠峰等国家公园候选区域,率先开展了科研监测评估。
注重平台,加大宣传。西藏先后与央视等主流媒体合作,连续10年开展“我们与藏羚羊”大型科考报道活动,以200余次现场直播和录播的方式将藏羚羊迁徙和产仔的场面呈现在世界观众面前。先后与北京林业大学、万科公益基金会等合作,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际雪豹保护学术大会、全球雪豹与生态系统等会上介绍中国在雪豹保护上所实行的保护区管理局—公益基金会—科研团队之间的多方合作机制;多次在“国际雪豹日”公益宣传活动中介绍珠峰雪豹保护成果和进展,并出版发行《小雪豹:雪山的朋友》《珠穆朗玛峰:鲜为人知的生灵秘境》等出版物。
西藏国家公园之未来
提高政治站位,聚力国家生态保护战略。自治区把国家公园建设视为“国之大者”,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上努力作出西藏贡献。
聚焦保护目标,建立健全生态制度体系。按照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保护目标、管理原则、管理主体,研究制定与国家公园法律法规相配套、与实际相结合、与保护管理任务相匹配的法规和制度,为国家公园生态保护、建设管理、生态富民提供制度保障。
创新发展机制,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赋予必要的人工促进,加强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应急救灾、森林草原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高科技监测手段,促进保护巡护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立足保护建设,大力实施生态富民工程。位于西藏的国家公园候选区分布在冰川雪山、江河源头、湖沼湿地、草原森林、戈壁荒漠及动植物资源富集区域,这些地方条件艰苦、区位闭塞、发展艰难。将结合国家公园建设,让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在从事生态保护中获得劳动报酬。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与发展的关系,适度开展生态文化旅游,让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建设中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
创新建设模式,不断丰富生态援藏内涵。西藏国家公园面积有望位居全国前列,加之西藏自然环境严酷,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在履行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监督管理、科研监测、宣传教育职责时存在短板弱项。探索和拓展组团式援藏新机制,切实加大人才引进和对口支援力度,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快推动西藏国家公园建设,对于将国家公园打造成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战略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示范地、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试验地、彰显自然保护的重要展示地、落实生态富民的重要先行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宗嘎)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