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门县地处滇中西部,山川秀美,物产丰富,68.5%的森林覆盖率为易门带来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有“中国野生菌之乡”之称。
易门已有自然保护区4个,占总面积的13.4%。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旅游休闲胜地,还是云南山泉的水源地,水资源丰富。
近年来,易门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为载体,对全县生态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成效初显。
“十一五”时期,易门将以县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突破口,全面建设生态县,把易门县城建成“滇中水城”。
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易门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于2001年开始组织创建生态示范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003年6月经国家环保总局审核批准为第八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
在对全县生态环境状况作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易门县组织编制了《易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易门将建立起生态农业、自然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业体系、生态工业、生态恢复治理和生态保护4大体系,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废物综合治理”四大工程。
易门将以绿色农业为重点,发展具有易门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将全县优质粮烟基地和生态农业产业开发基地建设整合到基本农田建设规划中,加大生态农业开发建设力度;抓好以食用菌为主的特色绿色产品深加工产业;抓好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加快以经济林果木为主的林业开发;加快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新能源开发建设;积极研究和制定控制农村污染防治的政策措施,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易门还将依托多样化的森林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将县城建成“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城、林、水交相辉映的园林城市。同时,以现有的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大谷厂水库等旅游景区为依托,整合全县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区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服务设施,形成生态旅游体系。
在生态示范区创建中,易门县提出了“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实施达标排放再提高工程”。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清洁生产工艺,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环保型、节能型工业;对现有工业区实行生态化改造,完善生态工业产业链,推广生态工业示范区,全面推动生态工业的发展;围绕构建云南最大的陶瓷建材基地的总体布局,促进工业布局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从企业、工业区和区域经济3个层面建立生态工业体系。
同时,易门还加大了对生态破坏区实施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切实推进“绿色”工程,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管护工程、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生态恢复工程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工程,将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以小流域治理、区域生态恢复造林为重点,以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全县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
据悉,易门将在确保2007年各项考核指标达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标准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易门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最终把易门建成生态县。
“城考”提升城市品位
易门县委、县政府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易门开展“城考”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通过加大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促使县城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远期带动和增进新建小城镇、乡镇集镇规划区的综合环境建设,使易门县拥有一个“环境综合素质强、经济建设发展相协调、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崭新形象。
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历年“城考”结果显示:易门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综合评价为Ⅱ级,符合城市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的要求;城区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岔河水库、下江口监测断面全年水质为Ⅱ类,符合考核标准要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其余水体均达到了地表水功能区划要求。2002年在县城建成1.8平方公里的环境噪声达标区,2004年建成2.5平方公里的县城烟尘控制区,区域环境噪声得到了有效控制,县城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整体改善。全县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转率达95%以上,稳定达标率达到90%以上;环境信访案件办结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县城垃圾处理处置率保证了100%。
该县在探索生态环境监察工作机制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建立健全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对全县的生态良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破坏区进行网络布点82个,有效推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被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县。
2005年,易门县城所在地龙泉镇成为云南省首批20个生态乡镇之一,为全面建设生态县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面建设生态县
近日,易门县委书记李富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易门将以县城水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突破口,全面建设生态县。
李富昌说,易门将认真总结过去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经验,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建设生态县。当前,要以“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为主题,以县城水资源综合利用为突破口,抓住新昆明建设、玉溪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两大历史机遇,顺势而谋,做好水文章,引水、引绿入城,实现高水优用。易门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精心做好规划。按照打造“湖—山—屏—河”城市生态景观的要求,尽快完成城市景观规划。规划将向社会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吸纳民意,通过集思广益使规划真正成为一个顺民意、高起点、高水平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纲领。同时,坚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和涉及的相关规划,使规划既可以指导实施,又能够凝聚人心,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突出重点,找准突破口。以县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为生态县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的品牌效应,统筹用好以龙泉、岔河、合作、南屯水库以及小龙口径流区为主的水资源,分期建设安易公路绿色生态走廊,构筑陶瓷特色工业区和县城之间生态屏障,开发西山、城山和红山,开展三五大河防洪工程综合治理,提高县城防洪能力,打造“湖—山—屏—河”城市生态景观构架。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易门县城建成“滇中水城”。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城镇交通、卫生综合整治。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为重点,加强城镇的科学管理,明确责任,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损害公共利益行为的治理力度,维护好城镇交通,保持道路通畅。深入开展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坚决制止乱倒垃圾、乱排污水、噪声扰民、放养宠物等不文明行为,使县城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抓好生态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加强大龙口水源涵养区和六街翠柏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加大县城及乡镇集镇所在地近山面山的保护和绿化,坚决制止在近山面山采石、采沙、取土。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抓紧实施引岔河水入陶瓷特色工业区工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保护好宝贵的水资源,奠定生态县建设基础。
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用足用活政策,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与土地资源双管齐下,政府引导,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生态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城市经济发展相结合,探索建立生态县建设的投融资良性运作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加强工业、农村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县建设协调统一。 (刘跃 李向文)
云网 2006年0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