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河北,中南部地区树木已是郁郁葱葱,而处于北部接坝地区的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五道沟分场仍然只是青绿点点。
“今年大风沙尘天气多,看看沙地土壤干湿度情况,对这些刚栽植的苗木有没有大的影响,如果有需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省得风大伤苗。”五道沟分场场长王海东手捧沙子蹲在沙地里说。
今年46岁的王海东,2001年参加林业工作,曾担任过施工员、技术员、生产股长、分场副场长等职务,2011年任五道沟分场场长。22年来,他以山为家,播绿不止,奋战荒山沙地植树,创新造林管理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用勇敢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务林人之歌,他本人多次获得“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从小就喜欢种树,自参加林业工作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只想着快点让荒山沙地变绿山金山。当时年轻,没有别的想法,虽然苦点脏点累点,但也没在乎过这些,到现在也从未后悔过当初的选择。”王海东回忆道。
五道沟分场位于塞罕坝南部的接坝地区,距离塞罕坝机械林场仅40公里,是河北省木兰林场的12个分场之一。它成立于2011年11月,现总经营面积8.95万亩,有林地面积7.96万亩,活立木蓄积4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97%,被称为木兰林场最绿的地方。
2001年7月,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王海东来到木兰林场山湾子分场,开始担任生产资源股造林施工员。为尽快胜任本职工作,他一边仔细查阅场里留存的造林技术材料,并将需要注意的事项记录在笔记本上随身携带,一边虚心请教场里业务强、有经验的老同志,虚心学习造林施工关键技术,还将施工器材带到办公室里进行模拟练习,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问题、走弯路。同时,他挑选了一块造林立地条件较差的荒坡,带着馒头和器材上山苦练,当感觉差不多时,便邀请同事们实地观摩指导他练习,直至练到符合施工标准要求才肯下山。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休息时,在山坡上、沙地里总能见到他的身影。8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减轻了10多公斤。
老职工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勤学好问、爱钻研的小伙子,时常被他不把问题弄清不罢休的精神和劲头感染,纷纷把造林经验无私分享给他,把造林施工技术手把手地教授给他,让他的造林施工技术提高得很快,成了场里的技术骨干能手。20多年来,他参与施工和指导的沙化地质森林3.2万亩,成活率及保存率均保持在95%以上。
“我们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拼劲”
“海东没有满足的时候,尤其是当了分场场长后,干劲更足啦,他经常找人研究沙地造林技术,解决了不少造林难题,我们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拼劲。”比王海东早参加几年工作的职工李师傅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坡说。
2011年,王海东担任五道沟分场场长后,发现场里还有很多沙地没有造上林,并且还在沿用传统造林方法,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制约了林场的快速发展、绿色发展。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找出一条适合沙地变绿海的新路子。为此,他数次利用工作之余,不顾劳累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及周边造林先进单位调研,学习借鉴先进沙地造林技术,还邀请了10多名省林业专家实地查看分析沙情,研究探讨破解难题,不忙的时候就跑到周边村子向村民问计问策,与他探讨过的村民就有100多人。2013年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9点多,在他与东台子村村民探讨完当地造林技术回场部时,突降大雨,没带雨具的他在泥泞中艰难地走了两个多小时,中间因为天黑路滑几次摔倒,等回到宿舍一看,他俨然成了一个泥人,身上也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胳膊肘还摔破皮出了血,但他没吭一声,第二天仍然继续工作。
凭着这股拼劲,王海东逐渐探索出优质地造林、良种育苗造林、引进珍贵树种造林三种适合林场沙质土地造林方法,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丰富了适生树种,稳定了生态系统,促进了林场的快速发展。优质地不整地造林,就是在场里挑选出坡度缓和、土层较厚的地块,不整地、凉墒直接栽植苗木造林,这既能保持土壤原有的孔隙结构和水分输送通道,也能有效降低破土后水分蒸腾,缓解干旱制约,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它还具有较传统沙地造林提前一年、环境破坏小、减少水土流失、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等特点。良种育苗造林,就是在适地适树基础上,采用优质良种育苗,然后再上山造林,不仅可有效保障造林质量,还可培育高质量森林。引进珍贵树种造林,就是引进红松、水曲柳等珍贵树种造林,既可丰富当地适生树种多样性,又能培育物种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生态效益。这些造林法的推广实施,大大加快了林场造林绿化速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解决了沙地造林慢、树种单一、成活率低等问题,得到职工们的称赞和认可。
截至2022年底,五道沟分场共完成优质地造林2万多亩,良种育苗造林1.8万多亩,完成珍贵树种引种2300亩,成活率均在95%以上。此外,2012年王海东利用创新的沙地造林拉沟深栽技术,完成沙地严重地区攻坚造林5000亩,目前这些沙地森林都已高达2—3米,成为沿坝地区的一条沙地绿障,阻挡了风沙的侵袭蔓延,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创建了沙地变森林的奇迹。生活在周边的百姓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表示,没想到他能在沙地里种出这么好的树,让昔日黄沙漫天变成了今天绿树成荫。
“他就是我们林场的活地图”
“他从不惜力,也不怕山上没有路,把林场的角角落落都走遍了,什么地方都种了什么树、多少棵、多大面积都知道,甚至哪里有大石头、小沟小坎他心里都清清楚楚,他就是我们林场的活地图。”造林科职工王师傅说。
王海东担任分场场长时间不长,正赶上木兰林场引入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面对新的挑战,他决定主动出击,坚持先行先试,攻下这块阵地。为尽快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他率先在木兰林场展开了林分因子大调查。白天他同工人一起上山爬坡做外业调查,晚上回来还要再进行数据整理和研究技术。不到一个月时间,他跑遍了林场8万多亩的沟沟岔岔,完成了全面调查,用1年时间高质量编制了《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案》,迈出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第一步,成了木兰林场12个分场里面完成最快的一个,得到了木兰林场领导的表扬。
据统计,分场自实施近自然森林经营以来,共抚育森林6万余亩,活立木总蓄积达42.5万立方米,有林地单位蓄积达每亩6立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每亩5.3立方米。经木兰林场固定监测样地测算,抚育后8年间,蓄积年生长率达到4.9%,比对照样地的4.1%提高了19.5%,以此测算五道沟分场每年能多增加蓄积3000立方米,折合经济价值约108万元。同时,培训骨干及其他工作人员累计近万人次,五道沟分场成了木兰林场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示范场。
经常在山上进行野外作业的王海东,由于吃饭、作息时间不规律,患上了心脏病。为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把药随身携带,实在疼得坚持不住就吃上一片,然后坐在石头上休息一会再接着干。家人和同事都心疼他,劝他多休息,他却说,造林绿化不能停啊!
“看着这沙地一点点绿起来,我心里感到十分欣慰,但是还有一些石质荒山没有绿,只要这些地方没绿,我就会继续努力。”望着远处的一片山坡,王海东坚定地说。(王铁军 王素彦 李会敏)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