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林科院2个先进集体、4名同志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表彰



中国林科院2个先进集体、4名同志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表彰


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团队


亚林所木本油料树种研究组


许洋给朝鲜林业考察团介绍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


王兵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许涵研究员在林中在调查


舒金平副研究员在基地做实验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授予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等231个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王岩等387名同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其中,我院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团队和亚林所木本油料树种研究组2个集体,以及许洋、王兵、许涵、舒金平4名同志获表彰。
  人工林定向培育团队是中国林科院林业所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的团队。团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技服务生产,主持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梁希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和速生丰产林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是构建了西南干热河谷区、石漠化区、高寒山区等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技术体系,筛选出不同困难立地区适宜的造林树种及造林技术模式,建立了典型示范区,为退耕还林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二是系统研究了中西部地区重要生态造林树种的扩繁技术,重点构建了150余个树种的网袋容器播种、扦插、移植育苗技术体系,成果在全国30余省区推广应用,繁殖良种壮苗达20亿株,造林1500余万亩。三是系统构建了三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区重要造林树种沙棘良种选育与繁育技术体系,历经2次全国区域化测试,选育出适宜不同纬度地区生态经济良种13个,在三北地区推广种植300余万亩,推动了我国沙棘产业的发展及生态治理进程。
  亚林所木本油料树种研究组长期围绕油茶、薄壳山核桃、油桐等木本油树种开展持续创新研究,在种质创新利用、新品种选育、高效培育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供了持续有效的科技支撑。团队选育良种49个、授权专利8项、制订标准12项、论文150篇,主持研发成果25项,主持《油茶高产品种选育与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和参加的《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获得省部科技进步奖8项,培育博士硕士研究生45名。团队支撑国家油茶科学中心、国家林业局油茶、薄壳山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油茶国家产业创新联盟、油茶技术协作组等国家级平台运行,长期引领全国油茶、薄壳山核桃等产业技术研发,研发形成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及优良无性系品种覆盖全国15个省市区,创制与引进的薄壳山核桃良种及大容器基质化育苗技术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团队在长江流域、大别山、秦岭南坡、九万大山、武陵山区及赣南老区、凉山州等重点地区建立区域应用科技示范基地,选育研发的良种和技术应用覆盖秦岭黄河以南广大地区,有效促进了产业增效、林农增收。
  许洋,中国林科院林业所高级工程师。自1995年以来,许洋一直从事林木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研制开发出的“轻基质网袋育苗容器机”“利用农林生物质生产轻基质的综合处理方法及装置”“难生根树种轻基质网袋容器扦插育苗方法”等分别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0项国家发明专利。主持推广的“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和“全光喷雾网袋容器扦插育苗技术”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个苗木生产单位得到广泛应用,先后建成生产线300多条,累计生产200多个树种的苗木数十亿株,开发的设备已经成为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的常规机具,同时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采购后出口到朝鲜、越南、印尼等国,开创了我国同类设备出口的先河。
  王兵,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研究员。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国家报告首席科学家,王兵长期以来承担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一是牵头制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技术标准。二是指导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的规范化建设。三是牵头构建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连清体系,主要包括全国退耕还林工程野外观测连清体系和分布式测算评估体系。四是牵头评估测算了四期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相关成果出版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13、2014、2015、2016)》专著4部,分别针对6个重点工程省份、长江黄河中上游省份、北方沙化和严重沙化地区省份、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省份开展了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估工作。
  许涵,中国林科院热林所研究员。基于我国天然林保护和次生林恢复的实际需求,许涵长期扎根科研一线,在广东和海南等地建立了多处热带亚热带原始林和人工恢复次生林样地,包括一个全球最大的60公顷大样地和164个网格样地等。许涵一直围绕“次生林恢复过程中的物种竞争与共存机制”这一理论主题,探讨不同树种在更新演替过程中如何产生相互适应与共存的内在机制。初步探明了以“稀有物种--生境选择及与邻体竞争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和维持机制。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热带亚热带森林经营中的树种选择和组配技术,为我国大面积次生林的有效恢复、修复、质量提升与科学管理提供了应用技术支撑。
  舒金平,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副研究员。舒金平同志长期致力于昆虫化学生态学及经济林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重点围绕昆虫间、昆虫与寄主间化学通讯及昆虫行为激发的化学机理等基础科学问题,研发了竹笋夜蛾和竹林金针虫成虫两种笋用竹林重大钻蛀性害虫的性信息素引诱剂;揭示了竹林金针虫寄主搜寻机制,提出了竹林金针虫food bait监测技术等。针对当前竹子、油茶及山核桃等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经济林重大病虫害,舒金平还研发了竹笋夜蛾、竹林金针虫、黄脊竹蝗及茶籽象等重大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研制了竹林金针虫生防菌剂,发放《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等实用技术资料3000余册,开展各类培训20余场次,培训基层林技人员、茶农及竹农等1000人次,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经济林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保障作用。(张炜银 宋平/院办)
中国林科院办公室 2019-09-12

关键词 中国林科院  生态  生态建设 

PDF文件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