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县发展核桃产业记实
11月30日,竹山县秦古镇白果、小河、涧池等村有的村民忙碌着领核桃树苗,有的村民在地里挖窝、上肥、覆膜栽植核桃。。。。。。到处呈现热火朝天的栽植核桃场面。今冬该县在溢水、麻家渡、秦古、潘口、官渡、柳林这6个乡镇新发展5000亩核桃产业基地。
竹山县地处鄂西北边陲,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湖北省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的核心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431.7万亩,有林地面积255.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24%。是一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县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希望之路决定在山,潜力在林。近年来,该县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利用山场资源,围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思路,按照“品质优、效益好、产的出、卖的掉”的基本要求,积极争取林业项目资金,扶持引导林业产业发展,突破发展特色品种核桃,做活“山”字文章,有效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当地农民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因地制宜,成片开发,规模发展,适地适树,是搞好林业产业的有效途径。为此,在核桃种植布局上,重点在该县的溢水、麻家渡、秦古、潘口、官渡、柳林这6个乡镇,按照“成块连片、连村发展”的方式规划设计逐村推进,采取新造林、补植补造、低产林改造等形式,着力完善麻家渡镇涧沟梁至溢水燕子山一线万亩高产核桃示范基地。目前,全县核桃总面积约6万亩,核桃专业村89个。在“十二五”的后3年将完成核桃栽种3万亩,到2020年核桃基地总规模将达到10万亩。
产业推进上,推行政府主导、部门主扶、农民主体的方式,鼓励林地流转、大户承包,探索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注重农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典型户示范引导、农民的主动参与,办好示范园和丰产基地。在溢水燕子山、麻家渡涧沟梁、秦古涧池各500亩核桃套种、早实、丰产示范基地,基地建设始终做到科技先行,科学选苗,科学栽培,推行地膜覆盖,通过保墒、保肥、保水措施,确保一次全苗,使苗木一次性栽植成活率达95%以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大户承包,实现规模化发展,也可以采取核桃专业合作社模式,分户种植,合作社集体经营,做到建管并重、产销同步。
多种途径,加快培养核桃栽培管理人才,强化核桃产业管理。核桃产业大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需要大批的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科学种植和管理,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起初,对于大面积栽植核桃林,部分群众还存在顾虑和担心。我县原有自然生长的核桃树相当多,因缺乏管护技术,效益不太好,村民们对发展核桃种植还不是很有信心。如何把好事干好、实事做实?首先该县聘请省林科院专家为核桃产业发展长期合作技术顾问,通过传、帮、带,培养万名农村绿色致富带头人。为了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还举办了核桃种植培训班,由聘请的技术顾问为农民讲解核桃发展现状、品种选择、生存条件、生长习性、栽植技术、土肥管理和整形修剪等方面的知识,全县17个乡镇的分管副乡镇长、林业站长、村干部、部分种植大户接受了培训。同时邀请省专家对产地选苗、起苗、装车、运输等全程跟踪监理,对根系破损、规格不达标等残苗、次苗就地剔除。苗木直接从各产地运至各乡镇,当天就全部分发到各村和农户手中。在种植标准上,全县推广“八个一”种植标准,即一块好地、一个大坑、一筐底肥、一株壮苗、一把枝剪、一次规范种植、一桶清水、一张地膜,使新栽植核桃苗的成活率达90%以上。同时注重科学管理,加强修枝、整形、拉枝,使果树早结果、结好果。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从政策、资金、技术、林地流转等方面优惠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核桃干果深加工能力,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地方品牌,拓展核桃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核桃产业蓬勃发展。该县通过招商与强生园公司合作进行核桃深加工,预计2020年全县10万亩核桃,将实现综合产值5亿元。产区农民通过种植核桃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核桃的营养价值和比较效益高、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核桃栽培管理简单,运输、存储,经济成本低,特别适宜山区群众种植;核桃树产果时间长,三年挂果,十五年进入高产期,据测,亩产干果可达400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上每斤零售20元计算,亩产市值约为16000元。如果年份好、管理得当,群众每亩收益可达8000元左右,可谓是当地群众的“摇钱树”。
程平 竹山县林业局 201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