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凝聚社会力量 营造绿水青山



关注森林活动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


关注森林活动摄影作品展


“关注森林·探秘武夷”科考宣传活动


关注森林·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


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广州市

——致敬关注森林活动开展20周年
  中国绿色时报5月24日报道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绿色发展欣欣向荣,中国政府积极面对全球性生态问题,与各国同舟共济、并肩前行,写下了命运共同体的华彩乐章。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20年前,当世界将目光纷纷聚焦森林和生态问题时,一个致力于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的重要组织平台——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应运而生。
  20年来,组委会积极担负弘扬生态文明的重要使命,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的全球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汇聚建设生态文明的磅礴力量,推进一系列关注森林的精彩实践,为我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年来,关注森林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特别是全国政协历届领导同志多次出席总结表彰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活动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精心指导。多年来,关注森林活动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抓住我国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年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育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绿化基金会10家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携手在全国各层次、各领域持续发力,在传播绿色理念、组织建言资政、开展示范创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活动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美丽中国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关注森林,就是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关注中华民族的未来。
  问世 擎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旗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把“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作为生态文明的更高目标,从单纯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提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
  关注森林活动的发展历程正是见证我国生态理念升华的过程。
  回顾上世纪90年代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成立前夕,全球生态环境告急,大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日趋严重、森林锐减、陆地沙漠化扩大、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严重破坏并残酷地撕毁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未来的美好愿望。其中,1991-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续旱灾,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
  国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世纪之交,我国饱受特大洪水和强沙尘暴等生态灾害之苦,1998年夏,一场持续百天的大洪水,蔓延九州南北,威胁神州腹地,冲毁了良田,毁坏了家园,灾害之严重百年罕见。1999年春,我国北方发生扬沙、沙尘暴天气,个别城市沙尘遮天蔽日,给当地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
  面对生态危机,林业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受到全社会的空前关注。
  1999年6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强调,研究环境与发展,不能不涉及绿化问题。他以史为鉴,语重心长地说,人类如果失去森林也就会失去未来,失去一切。
  同年7月初,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国家林业局牵头,邀请有关单位参加,共同商议成立一个高规格的关注森林的组织平台,以发展林业、保护环境为主题,开展以考察调研、新闻报道、示范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形成声势和品牌。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听取汇报后表示,从1998年的洪灾到1999年的沙尘暴,看来林业的问题、生态建设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了。我们这代人把森林砍光了、环境破坏掉了,子孙后代怎么办啊?林业这件事儿我一定要管到底!
  1999年7月27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提议,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绿化基金会5家单位联合发起的“跨世纪保卫绿色行动——关注森林”系列宣传活动在北京启动。这一活动标志着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正式成立。
  为推动关注森林活动向纵深发展,关注森林活动设立了组委会和执委会,组委会主任由赵南起担任,活动执委会设在国家林业局,负责具体策划组织开展活动。组委会确定,每年年初要召开会议,认真研究讨论工作方案,联合下发通知进行部署,年终进行总结,并研讨下一年工作重点。
  20年来,关注森林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强化组织机构,丰富和完善活动内容,凝聚力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活动内容上,由最初的宣传教育为主逐步拓展到了组织政协委员、院士、学者开展调研;定期举办城市森林论坛(座谈会),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组织文艺家采风,开展知识竞赛、社会公益实践等文化活动和各类自然教育活动,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覆盖面越来越广。
  在组织机构上,逐步加入了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工商联,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5家扩大到10家,还增加了人民日报社等13家支持单位。
  在组织主体上,逐步向基层延伸。全国有18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关注森林活动,一些省份还建立了市、县两级组织机构,许多省份的组委会主任都由省政协领导同志担任,宣传部门和工青妇组织也积极加入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实践活动,关注森林活动的社会基础更广泛、力量更集中、效果更明显。
  20年来,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每年完成营造林超过1亿亩,人工林面积居全球之首;我国率先实现了联合国制定的“到2030年荒漠化土地零增长”这一目标;“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先后出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生态环境治理得到明显加强……在这一系列造福人类的绿色行动中,关注森林活动的身影也融入建设美丽中国的蓬勃进程。
  引导 凝聚全民建设生态文明的力量
  如何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凝聚各领域关注森林的力量?20年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以宣传引导为主线,呼吁公众认识森林的地位,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造林绿化,助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擎起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旗帜。
  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深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关注森林活动开展以来,主题宣传活动始终是重要的活动形式。20年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围绕中央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部署和林业中心工作,持续组织媒体记者深入林业建设第一线采访报道,有力地推动了林业事业发展。
  1999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成立伊始,就组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了“保卫绿色、关注森林”为主题的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呼吁强化公众对森林战略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到以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中来,公开曝光了一批毁林开垦、乱占林地的典型案件,对毁林行为形成有力的舆论震慑。
  2002年2月21日,关注森林活动启动大会召开,决定开展“关注森林——百家媒体联合行动”,赵南起副主席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
  2003年1月14日,关注森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10人获森林奖、57个单位获组织奖,324件作品获新闻奖、136件作品获文化艺术奖。李瑞环主席亲切会见了获奖代表。李瑞环在讲话中说,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大声疾呼人们保护森林,发展林业,改善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2005年6月23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与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共青团中央等12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大型宣传活动启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向采访团授旗,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出席启动仪式并作了重要讲话。
  2008年1月21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典型宣传活动作出重要批示,“全国政协支持这一活动。请组委会商中宣部确定”。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更加注重打造强有力的舆论场,相继开展了“关注森林——关注林改”“关注森林——中华人文古树”“森林城市·森林惠民”“森林城市·绿色家园”“天保2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更加深入、更加精细、更加专业地展示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大国形象。
  “关注森林——关注林改”主题宣传活动中,围绕《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各省(区、市)党报对全国的林业改革典型和成效进行了系列采访报道,共刊发报道4200多条。
  “关注森林——中华人文古树”专题宣传期间,推出了电视专题片《中国古树》,并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60集,广泛传播森林生态文化,赢得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主题宣传活动中,组织媒体广泛宣传各地发展城市森林、建设森林城市的科学理念、创新举措、实践成果、典型经验;深入宣传森林城市建设在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治理城市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风貌,推动城市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生动实践。
  “森林城市·绿色家园”摄影主题宣传活动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81个城市报送的8000多幅作品,全面展示了各地森林城市建设的生动场景。组织开展了国家森林城市形象标识征集活动,在全国28个省(区、市)征集到761幅作品,激发了全社会参与建设森林城市的热情。联合中国林业文联林业生态摄影协会,赴19个城市开展了“森林城市·绿色家园”采风活动,出版了《“森林城市·绿色家园”(2017)摄影画册》。
  “天保2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联合中国林业文联林业生态摄影协会,组织全国知名的文学家和摄影家赴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新疆天山等天保工程区开展采风创作活动,共创作了30余篇纪实散文和近千幅摄影艺术作品。组织开展了“讴歌新时代、建设新兴安”万人朗读生态文化活动,累计18万人参加。组织开展了“民勤治沙”生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挖掘和创作了反映民勤治沙精神的文学和摄影作品,并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了展览,营造了治沙事业的良好氛围。
  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通过媒体,用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了关注森林的中国故事,传播了关注森林的中国声音,树立了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形象,凝聚了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
  献策 促进林业生态重大问题解决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为更好地聚集人民智慧和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直以来,积极组织全国政协委员深入林区、沙区就林业建设重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建言献策,有效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从提出“我国防治荒漠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对策建议”,到组织“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情况考察”,再到撰写“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的调研报告”……回顾关注森林活动的发展历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发挥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的重要组织作用,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发挥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众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上世纪90年代,沙尘暴频繁来袭,人民生命财产屡屡遭受严重威胁。1999-2002年,全国政协人资环委连续向中央提交多份报告,明确提出将防治荒漠化列为国土整治重点工程,推动了《防沙治沙法》的出台。
  2002年,为加快治理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赵南起起草的《关于防治土地沙化问题的若干建议》提出了遵循客观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实施分类治理措施,抢救和保护天然草原,建设农牧交错带生态屏障等具体措施。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能够让江河安澜的关键支撑,更是农民获得致富“红利”的主要途径。第一轮退耕还林结束后,这项政策怎么延续?2013年,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尽快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建议,有力地推动了工程的实施。
  调研组认为,于国于民,都有必要尽快恢复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并提出4项依据:一是经济效益利大于弊。目前全国尚有25度以上陡坡耕地8200多万亩,其中包括水土流失严重的梯田1500万亩,这些耕地产量甚低。据专家统计,即使按丰产年亩产100公斤计算,8200 多万亩陡坡耕地粮食产量不足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从已退耕地区情况看,与1998年相比,2008年播种面积虽然减少了1.8%,但粮食总产量却增加了9.4%,谷物单产提高13.4%。同时,退耕还林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增加了木本粮油和肉奶产量。二是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不会过重增加中央财政负担。据财政部测算,在未来5年对现有8200多万亩陡坡耕地全部实行退耕还林,总共需要投入1040亿元,年均仅需投入208亿元。三是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可实现多重战略效益。有利于巩固前期已退耕的4.41亿亩成果,全面推动生态建设,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带动脱贫致富,赢得民心。四是可以大幅增加我国森林碳汇总量,增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外交话语权。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公园的重要性愈发突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要求之后,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立即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调研,撰写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体制的调研报告》,为我国探索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智力支撑。
  报告指出,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各地对国家公园体制认识不统一,相关法律和制度配套不到位,保护与利用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财政事权未予明确划分,多头管理问题尚未破解,为此建议:组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健全法律和管理制度,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划分,完善国家公园内部体制建设,促进当地居民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计显示,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每年组织全国政协委员深入林业建设第一线,聚焦林业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森林和湿地保护、沙化和石漠化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转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林业精准扶贫等问题开展调研,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提交上百份调查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促进了林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问题的解决,为中央制定林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每年全国“两会”期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都会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中央林业机构建设、林业体制机制改革、林业工程建设等问题,提交提案建议。近10多年来,仅全国“两会”期间就有800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林业议案和提案1500多份,这些建言献策活动为推动林业重大问题的解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森 聚力提升全民生态福祉
  从宣传引导,到组织行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作为关注森林活动的宏伟实践,已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在这场纵横白山黑水、大漠边疆,横跨千里沃野、奔腾水系的活动中,全国有166个城市摘取了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一殊荣,为美丽中国增色添彩,画上点睛之笔。
  2004年,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旨在通过传播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推广森林城市建设典型,大力推进“身边增绿”,让森林进城市、进社区、进村屯、进工厂、进校园,把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直接“搬到”百姓身边。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贵阳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由此开启了我国森林城市建设。15年来,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连续举办了9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6次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打造了国家森林城市金字招牌,有力推动了我国森林城市事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森林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时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今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央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大决策部署,赋予了森林城市建设拓展区域发展空间、营造城市宜居环境、扩大生态产品供给等重要任务。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已成为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内容,已成为人民群众对享受良好生态服务的新期待。
  15年来,森林城市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了森林利民惠民的新路径。各创森城市通过建设郊野公园、森林乡村、绿色水系和道路等措施,促进了城乡人居环境整体改善。通过发展以树木为主体的街头游园、休闲绿地,实现出门500米能见绿、能进林的目标,建设绿道和生态标识系统,无偿开放公园绿地,促进了森林惠民。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义务植树等社会绿化活动,普及生态知识,弘扬生态文明理念,促进了植绿护绿爱绿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养殖、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据每年对创森城市的调查,市民对建设森林城市的支持率和满意度都在90%以上,森林城市建设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教育 紧扣自然主题升华全民生态意识
  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自然教育则是使人的本性得到自然发展的重要根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大力推进自然教育工作,将唤醒全民的生态意识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生产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我国德育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其他生命关系的教育。”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原主任贾治邦认为,在国民教育中应持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让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自2007年起,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积极搭建平台、主动开辟通道,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了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国有林场等打造成传播生态知识、开展生态教育的重要阵地。
  2013年,陕西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森林体验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全国政协2013年底组织调研组对陕西开展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后认为,陕西省开展“生态文明进校园”活动扎实有效,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读本进课堂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持续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影响力日益扩大,经验值得总结,并建议在北京、吉林、江西、广西和云南等地推广。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指出,陕西开展的中小学生森林体验活动是着眼长远,从关系全局的小事入手,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意义重大的探索。
  《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在陕西采访了解到,陕西开展以森林体验活动为主的生态文明教育,就是为了将生态文明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里,当他们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时,他们的生态意识就会在各项事业的决策和建设中发挥无穷的力量。
  原陕西省林业厅总工程师范民康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有2.2亿青少年,广大青少年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果使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图景指日可待。
  2014年,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再一次丰富并深化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围绕“林业与生态文明”主题,与国家林业局、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童眼观生态——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向全国青少年发出了以实际行动为实现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作贡献的倡议。
  “童眼观生态”活动,就是要以青少年的视角,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寄予了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无限希望,赋予了青少年担当和使命;另一方面,通过青少年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能进一步增强成年人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社会各界为生态文明建设多作贡献。
  短短一年时间内,相关部门就探索了让生态文明进学校、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路径,从小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发挥林业主阵地优势,组织青少年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体验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走进大自然,认识自然,关爱自然;组织开展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吸引了全国31个省(区、市)近1000所学校的3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了活动,实现每年受教育公众超过4000万人次。
  2015年,“童眼观生态——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在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举行。活动通过中外青少年共绘生态文明长卷,体现了生态文明无国界的内涵;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成果交流,展示了各地青少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体验活动情况;通过青少年自创、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展示了生态文明教育入心入脑的深刻意义。同时还通过美文、美图优秀作品,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与生态文明相违背的种种现状,对青少年进行提醒和教育。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出席活动。李源潮说,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要从青少年抓起。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按照中央要求,发挥各自优势,抓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要多开展生动活泼的自主教育、实践教育活动,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充分发挥各类保护地社会功能大力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305家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托中国林学会成立自然教育委员会,共筑自然教育实践平台,为“生态从娃娃抓起”奠定了重要基础。
  诚如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显然,生态文明教育正是将生态文明理念注入青少年的灵魂,催动生态文明在中华民族扎根、开花、结果的过程。
  目前,全国已建成76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累计受教育公众超过2亿人次。
  20年砥砺前行,20年开拓创新。关注森林活动已经成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社会力量,成为推进林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平台,成为面向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广大群众共建美丽中国的重要宣传途径。
  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主任李斌指出,只有把开展各项活动与推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紧密结合起来,把遵循公益活动规律与体现自身特色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把总结成功经验与推动工作创新紧密结合起来,把充分发挥专业队伍优势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紧密结合起来,关注森林活动才能越办越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撸起袖子加油干,推动关注森林活动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效。”李斌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关注森林活动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自觉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不断充实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完善活动机制、扩大活动影响,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绿色时报 2019-05-24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城市森林  关注森林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