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11月1日报道(记者: 焦玉海 丁贤生 刘小虎) 似乎林业科研成果与林农的实际需求之间, 总隔着一层窗户纸。科研人员有技术但是总找不到实践的基地, 而林农们渴望技术却始终感觉离自己很远。
如何才能让林业科技从科研院所的高墙深院走进千家万户, 走向千山万水?国家林业局于2010年实施开展的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行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报记者7月中旬前往江西进行采访, 看科技特派员如何真正铺设林业科技与林农之间沟通的桥梁, 将开放在实验室中的科技之花嫁接到林农的田间地头, 成为开启林业科技富民兴林之门的“金钥匙”。
55851工程
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 江西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更显迫切: 分山到户后, 种什么树, 如何种, 怎么管?怎样才能使自家的林地产出更多的财富?林农渴望知道答案。
恰在此时, 国家林业局号召开展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这一行动被江西省林业厅厅长刘礼祖称之为“及时雨”。国家林业局号召一发出, 江西就在全国率先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 副省长谢茹宣布行动启动, 就此开启全省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行动的大幕。
不仅如此, 江西省林业厅在第一时间拿出了行动实施方案: 力争用5年时间, 选派不少于500名林业科技特派员, 建立8大领域科技创业链, 构建5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建设10大林业科技产业示范园区。这也被称作江西林业科技的55851工程, 是江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林业科技特派员科技创业服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江西省在人员选拔上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可以说, 所选的特派员个个身怀绝技, 有的拥有科研成果, 有的持有专利技术, 有的富有经营技能, 有的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们在服务林农中的作用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江西省林业厅科技处处长胡加林说。
在科技特派员对接林农的过程中, 江西省林业厅举办了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培训研讨班, 邀请农业专家讲全国农村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主要经验与做法, 请经济学者讲林业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 请金融保险行家讲林权贷款、森林保险服务, “目的就是打造一支精业务、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胡加林说。
与林农交朋友
7月11日, 记者跟随江西省林科院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黄晓凤来到南昌县南新乡范湖村的雁鸭养殖基地。
“这边是种雁的圈舍, 有1000只; 那边是散养的斑嘴鸭, 有两万多只……”黄晓凤做着向导详细给记者介绍, 就像在自己的家里。
黄晓凤是2010年江西省评出的“十大优秀林业科技特派员”之一, 范湖村的雁鸭养殖基地就是她的帮扶点。自从成为林业科技特派员后, 闲暇时间往帮扶点跑成为黄晓凤的必修课。
“做林业科技特派员, 最重要的是与农民交朋友, 让他充分信任你, 觉得你是真心实意来帮忙、来做事情的。”黄晓凤说。去年, 在她帮助下, 通过提高孵化率、成活率等措施, 范湖村雁鸭养殖基地增加收入近20万元。“今年初, 再到基地来的时候, 他们放着爆竹欢迎, 让我特别感动。”
2010年, 江西省共选派102名林业科技特派员, 他们有的领办、协办了专业经济组织; 有的引进新品种, 指导实施科技开发项目; 有的帮助林农、企业取得金融支持……不论哪种帮扶形式, 林业科技特派员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了帮扶对象的信任, 与林农们成为好朋友。
有了这些掌握技术的好朋友的指导和帮助, 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致富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新台阶。用范湖村雁鸭养殖基地老板刘凤莲的话说, 他们的心可以更放宽一点, 投入的胆子也可以更大一点, “以前, 养殖的鸿雁、野鸭一出现疫病, 我们就要东奔西走, 找兽医站, 求检疫站, 折腾下来, 很多雁鸭都死掉了。现在, 只要我一个电话, 科技特派员就来了, 第一时间帮忙解决问题。”
利益共同体
为林农提供技术服务, 这是林业科技特派员的最基本职能。但是, 在江西, 除了做好服务工作外, 林业厅要求科技特派员还要突出创业职能。
特派员彭九生是一名“最受农民欢迎的专家”, 在林业科技创业服务活动中, 他向企业、大户、林农推广竹腔施肥技术, 几年下来, 推广面积已达500多万亩, 亩均净增新竹26.8株, 年均增收达10多亿元。彭九生还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与企业、大户和林农结成利益共同体, 被多家企业聘为技术顾问, 协助企业争取国家科技富民强县和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等项目经费200多万元。
“我们鼓励每个林业科技特派员下到基层与林农、大户或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 重点围绕木本油料、笋竹、樟松、木材产业、林业生物质能、林药、种苗花卉、森林蔬菜与森林食品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 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承包、定向委派等方式, 与企业、林农、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风险共担。”胡加林说。
同时, 江西省林业厅也加大了对科技特派员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力度, 安排了林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经费, 并明确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等林业科技项目向林业科技特派员倾斜。
记者从江西省林业厅印制的《2010年林业科技特派员风采》画册中看到, 大部分特派员都与林农或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风险共担。
黄晓凤告诉记者, 她与帮扶的范湖村雁鸭养殖基地也签署了协议: 每年增长利润的20归科技特派员, 反之如果出现亏损, 科技特派员也与基地共同承担。
“去年, 基地增长的收益近20万元, 按协议我可以分到3万多元。钱当然我不会拿走, 就算作我们的科研经费继续投在基地里, 为下一步雁鸭养殖技术的公关提供资金支持。”黄晓凤说。
中国绿色时报 2011-11-1
关键词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