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书写青藏高原湿地保护利用的“边坝答卷”



  西藏自治区林草部门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为重要抓手,把跟踪炯拉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尺,大力支持昌都市边坝县高位谋划,充分发挥湿地的“水库”“碳库”“钱库”功能,在因地制宜探索实践中将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统筹高原湿地保护利用和促进群众增收的“边坝答卷”。
  锚定目标,健全制度机制“多维度”。持续在制度探索、机制创新上大胆改、深入试。结合实际,建立法规制度,并颁布施行《边坝炯拉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强化湿地保护法治保障;编制《边坝炯拉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对湿地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积极探索“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激励湿地沿线主要节点村(居)以“主人翁”身份将湿地保护列入村规民约,多积群众“尺寸”之功,努力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中。
  强化措施,打出保护修复“组合拳”。以林长制为抓手,压实各级责任,建立全覆盖湿地资源常态化联合执法体系,搭建起高原湿地保护的“四梁八柱”,持续对各类破坏湿地生态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锚定建设定位,累计投入4000余万元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初步形成集保护修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同时,通过卫星影像判读、现地核实等方式及时监测湿地资源年度消长变化,实现湿地资源动态管理。立足湿地现有地形地貌,紧盯野生陆生动物栖息地、候鸟迁飞通道等重要生态功能区,严控土方工程,科学有序开展生态修复,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物群落及其栖息地。近年来,按照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原则,保护修复湿地3399余公顷。另外,调查显示,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植物45科136属26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不少动物从“稀客”变为“常客”。
  振兴乡村,塑造生态产业“特色化”。遵循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绿色发展理念,边坝县有序发掘由高原河流湿地、高原湖泊湿地(千年冰川湖)、高寒草原、高寒森林(含千年沙棘林)、沼泽和雪山等构成的自然景观,以及由原始村落等构成的人文景观资源价值。同时,依托3A级国家旅游景区、4A级国家森林公园以及自治区级康养基地等生态禀赋,紧抓夏贡拉山隧道贯通的发展新机遇,规划旅游线路,融合红色文化与湿地生态资源,完善藏式民宿、藏家乐、农畜特色产品,不断提升可持续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带动群众吃上生态旅游致富饭。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实现创收达800余万元。
  发力发声,奏响宣传教育“最强音”。长期深入湿地周边村(居),通过举办世界湿地日、线上线下讲座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活动,坚持将湿地保护知识以简明易懂、生动翔实的方式展现,让广大群众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监督管理中,打开湿地保护管理联防联控新局面。同时,在特定区域,向特定对象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让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践。近年来,宣传宣讲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覆盖超3万人次。(李天国 张斌 张伟焕)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4-10

关键词 湿地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  青藏高原  西藏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