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世界湿地日:在“公园城市”守望候鸟



2023年7月14日,体育爱好者在成都高新区锦城湖公园跑步。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3年7月16日,市民在成都天府绿道跑步。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新华社成都2月2日电(记者康锦谦、李力可)每到冬季,小天鹅、苍鹭等候鸟便如“老朋友”一般,飞到被称为“公园城市”的中国西南成都市,与市民朋友见面。成都常住人口突破2100万、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但市内的公园湖泊、滨河湿地常见“群群飞鸟”,这得益于对城市湿地的保护。
  今天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记者清晨在锦城湖公园看到一支由近20名小学生组成的队伍,他们正拿着望远镜、相机等兴致勃勃地观鸟。
  “老师,我看到了好多个鸟窝!”“老师,我看到的是黑水鸡!不是骨顶鸡,它们的头部长得不一样!”小朋友们激动不已,猛翻手中的《城市观鸟手册》与看到的鸟类进行对比,抢着告诉老师自己的发现。
  9岁的涂羿阳虽然年纪小,却是成都市一家少年观鸟俱乐部的“老会员”,他端起单反相机,“咔嚓咔嚓”不断按下快门,拍完后又详细地教记者辨别柳莺、苍鹭。
  “我们希望带他们亲身体验,看一下什么是候鸟。”讲解老师艾若告诉记者,了解候鸟的繁衍生息、栖息地保护等重要知识,能加强小朋友们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与爱护。
  大量鸟类、湿地知识也借由世界湿地日契机广泛传播。“燕子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想一想,是黑白色的吗?那为什么我们会唱‘小燕子穿花衣’呢?”在成都市高新区图书新馆上,成都共享自然环境教育中心的专业讲师罗成均一边授课、一边提问,吸引小朋友们认真思考、踊跃回答。
  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是冬季候鸟十分理想的庇护所。据了解,全球9条主要候鸟迁飞通道里,有4个经过中国境内,而成都则刚好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中亚-南亚这2个迁飞通道的交会地带。
  “候鸟的到来不仅取决于季节变化,更需要有适合的栖息地。成都平原属于岷江流域,成都湿地和水资源丰富,城市中有众多适合冬候鸟栖居的环境。”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期,四川盆地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结果出炉,共记录水鸟78593只,共74种,其中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黑颈鹤、彩鹮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累计记录水鸟94种,占到四川水鸟物种数的55.62%。
  “本次调查在各地区共记录到43只极度濒危的中华秋沙鸭,创下了历年之最!”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兴奋地说,“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越冬候鸟‘打卡’成都湿地,是成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写照。”
  一组数据也见证了这些变化:2016年,成都鸟类为466种,2021年为516种,到了2023年,成都境内已累计观测记录到566种鸟类,占全国总数的39.17%。
           新华社 2024-02-03

关键词 世界湿地日  公园城市  湿地保护  野生动物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