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北京:打造“花园城市”绘就首都壮美生态图景



2024北京森林百鸟音乐会


丰台永定河亲水绿道


花园城市 悦享商圈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


延庆城区及周边绿化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北京开启了花园城市建设新征程。2024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新建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15处,建成了20处花园式示范街区。市民身边再添500公里绿道和100条城市画廊,串联山水田城、人居村业。有26家公园完成了无界改造,提升城市活力。到2024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95%,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60万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取得了花园城市建设的良好开局。
  首善标准
  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2024年,北京市以首善标准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共和国部长等重大义务植树活动的筹备保障和组织协调工作。全年共有300余万人(次)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折合完成植树1000余万株,形成了市民自觉植绿扩绿、共建花园城市的新风尚。
  北京市持续提升重大国事活动承载区和重要节日的景观风貌,高水平完成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活动景观布置,以高超的园林园艺水平展现大国首都城市形象。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大花篮首次以“蔬果花篮”呈现,国贸、新兴、木樨地3座立交桥悬挂花箱,14.5公里景观视廊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全市百家重点公园220场国庆游园文化活动、1055处园林景观“花式”迎客,吸引1221万人次游客逛园打卡。
  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古都风貌。持续推进天坛周边迁建、社稷坛中山堂保护管理,巩固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建成5万亩“五彩长城”特色景观带,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建设完工,为首都市民打造了集文化、休闲与绿色生态于一体的游憩生境。抢救复壮衰弱、濒危古树900余株,建设古树生境整体保护区域31处,中轴线古树主题游线成为网络“爆款”,古树数字博物馆在全国率先上线,“活化石”焕发新活力。
  花城融合
  花园城市建设换挡提速
  2024年,北京市高起点谋篇布局,印发出台了《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 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等一批配套政策文件,引领花园城市建设换挡提速,向纵深推进。
  绿城融合初步形成。北京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建成东城东花市、西城六铺炕、朝阳日坛等花园示范街区20处;打造安定门东大街、五里坨东街等城市画廊100条;完成立交桥桥体绿化300座,城市绿视率进一步提升。全市新增城市绿地3000亩,建成绿道500公里,环二环80公里绿道实现全线贯通,城市绿色空间版图不断拓展。
  花城融合持续推进。新建休闲公园及城市森林15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林荫路20条、花园村庄4个,改造全龄友好公园20处。20处绿隔公园实现功能提升,26家公园拆减围栏1.14万延米,市民游憩空间更加丰富。西城广阳谷城市森林公园获国际花园城市竞赛金奖。首都市民绿色福祉持续提升,北京正从“千园之城”迈向“花园之都”。
  全民共建共享格局初现。以党员“双报到”为契机,社区党员带头形成扩绿、兴绿、护绿的全民自觉行动。在30家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100家园艺驿站中为市民打造生态文化活动千余场,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参与建成社区微花园30处、生境花园9处,成功举办“市民花园节”,营造了“人人是园丁”的热烈氛围。
  厚植基底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天蓝水清、森拥园簇、秩序壮美、和谐宜居的花园之都,描绘了首都城市发展蓝图。2024年,随着北京市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首都森林城市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生态空间持续优化。聚焦城市副中心、“三山五园”周边等城市重要节点,统筹平原新城和生态涵养区的生态修复,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完成封山育林、退化林生态修复55万亩,建成村头片林100处。精准护绿,精细养绿。全面推行平原生态林分类分级养护经营管理,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6万亩、林下补阔203万株,林下种草3.7万亩,建设经营示范区70处,建成生态保育小区115处。完成山区森林抚育7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7万亩,培育国家珍稀林木1万亩。湿地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完成延庆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密云水禽保护与栖息地湿地恢复工程建设,顺利推进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新建修复小微湿地16块。
  向绿而行
  京津冀“生态协同”扎实推进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北京着眼环首都生态圈建设,持续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
  副中心绿化提档升级。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潮白植物园先行启动区绿化,六环高线公园启动建设。建成梨园云景东路花园式街区,北苑南路、玉带河西街等城市画廊10条,打造花园城市精品片区。
  生态协同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方案编制完成,密云国土绿化试点项目、“三北”工程六期规划、7个燕山山地南部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浅山森林步道项目建设启动实施。
  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加强。持续支持环京地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一体化。支持雄安新区飞防作业42架次,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
  科学管护
  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更加严格
  科学护绿,有效管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宝贵的生态资源,维护首都生态安全。
  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升。落实森林防火五年行动计划,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市10个无人机集群部署各类无人机100架开展日常巡护。扎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防控。
  严格林地绿地管理。印发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立年度林草资源数据库。开展“绿剑2024”“清风”“护松”等专项行动,查处违法案件419件,没收野生动物及制品386件(只),没收野生植物354株,恢复林地面积4万平方米,严厉打击破坏园林绿化资源违法行为。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系统推进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完成4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和2处国家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收集种质资源607份,修订重点保护天然林木种质资源目录。加强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鸟类迁徙通道保护,完成16只朱鹮回国及检疫。房山区建成全市首个野生植物保护小区,麋鹿、珍稀濒危雉类、濒危野生植物扩繁、迁地保护等一批研究中心启动建设。北京被评为“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生态惠民
  为首都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北京持续完善“两山”转化体制机制,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绿色富民打响金字招牌。
  绿色产业迭代升级。统筹推动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培育花卉良种29个,建成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28个。推广应用市花月季新优品种20余个、50万株。建设蜜蜂良种繁育示范基地10家,成功举办国际蜂联亚洲区域研讨会。食用林产品全指标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家庭园艺产业持续壮大。“家庭园艺嘉年华”品牌升级。推动园艺进地铁、进商圈、进家庭、进社区。持续打造“花园四季”全民游赏IP,举办西山森林音乐会、森林百鸟音乐会,发布首都花园城市二十四节气歌,成功举办“京·花果蜜发现之旅”系列文化活动,将花园城市建设成果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
  生态惠民持续发力。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新增林下经济20万亩,完成“9+1”森林疗养基地试点建设。新建集体林场13个,全市新型集体林场达到141个,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310万亩,2.9万名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户外露营、观鸟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持续完善生态价值实现政策机制。完成“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评价导则”。
  宏伟蓝图已绘就,奋楫扬帆正当时。新时期首都园林绿化事业将继续高质量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发展,以花园城市建设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以绿为底绘就大国首都壮美生态画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中国绿色时报  2025-01-23

关键词 花园城市  北京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