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国。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效凸显的十年。
这十年,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持续呈现出面积减少和程度减轻的良好态势,面积分别减少7500万亩、6488万亩和7895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53%,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之路,为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
2022年,国家林草局荒漠化防治司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1+N”工作机制,创新机制体制,探索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新路子,推动荒漠化防治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谋划蓝图 荒漠化防治任重道远
“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02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3000万亩;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1.86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9000万亩,全国67%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防沙治沙取得决定性进展。”
2022年12月15日,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提出今后一个阶段防沙治沙新的目标任务。《规划》的印发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具体措施。
《规划》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与国土空间规划和“双重规划”相衔接,统筹考虑沙化土地空间分布、治理方向的相似性以及地域上相对集中连片等因素,将沙化土地划分为干旱沙漠及绿洲,半干旱,青藏高原高寒,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湿润,沿海沿江湿润等五大沙化土地类型区、23个防治区域。根据沙化土地分布特点和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7个重点建设区域,即3个优先治理区和4个优先预防区。
《规划》明确分类保护沙化土地。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实行沙化土地分类保护,全面落实各项保护制度,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然修复功能,促进植被休养生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土地沙化。强调对于原生沙漠、戈壁等自然遗迹的保护,坚持宜沙则沙,强化保护措施,力争实现应保尽保。
《规划》要求推进重点区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在科学评估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建设区域,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依靠科技,总结概括了四大类共11种常见的修复措施,高质量推进综合治理。“十四五”期间,三大优先治理区沙化土地治理任务4869万亩,约占同期全国防沙治沙任务总量的一半。
《规划》确定适度发展绿色生态沙产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治沙致富、增绿增收相结合,在保护好生态且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利用光、热、土、生、景等资源,适度有序地发展节水、低碳、环保型特色沙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助力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
“六调”发布 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
2022年,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结果对外发布,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已经连续4个监测期保持“双缩减”,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
本次调查以国土“三调”为底版,直接参与的技术人员达5100余人,区划和调查图斑5721万个,建立现地调查图片库36.66万个,采集照片146.65万张,中国科学院、水利部、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参加了相关专题研究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57.37万平方公里,比2014年净减少3.79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7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68.78万平方公里,比2014年净减少3.34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6670平方公里。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首次实现所有调查省份(荒漠化18个省和沙化30个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逆转”,面积持续“双缩减”,程度持续“双减轻”,沙漠、沙地植被盖度和固碳能力持续“双提高”,沙区生态状况呈现“整体好转、改善加速”态势,荒漠生态系统呈现“功能增强、稳中向好”态势。
石漠化状况 呈现持续改善态势
石漠化调查传来喜讯。2022年,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对外发布,展现了我国石漠化状况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为7.22万平方公里,比2016年净减少3.33万平方公里,年均减少6662平方公里,年均缩减率为7.72%。石漠化扩展的趋势得到全面遏制。石漠化地区植被综合盖度达65.4%,较2016年提高4个百分点。特别是乔木型植被面积21.34万平方公里,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20%,较2016年提高5.75个百分点。石漠化发生率持续下降,石漠化发生率为14.91%,较2016年下降7.36个百分点。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与上次调查结果相比,岩溶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7.81%,土壤侵蚀模数下降13.55%,土壤流失量减少28.94%。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10个省(区、市)508个县(区、市),共50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调查,区划图斑4200万个,采集照片45万余张。采取遥感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应用无人机设备,并以国土“三调”成果为底图,确保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版、一套数据、一个平台”。
综合施策 防治工作迈向规范化
2022年,荒漠化防治司多措并举推进荒漠化防治工作迈向规范化。全年共完成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71万亩。
高效开展统筹调度,指导地方申报实施“双重”工程及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规模化防沙治沙等项目,做好“落地上图”工作。
加强和规范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组织修订《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管理办法》,研发封禁保护区建设管理系统,开展荒漠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研究。扩大沙化土地保护范围,新建续建6个封禁保护区,全国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达113个,实施封禁保护补偿面积2224.77万亩,落实年度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助补偿经费2亿元。
批准新建3个国家沙漠(石漠)公园,国家沙漠(石漠)公园达128个,面积669.15万亩。印发《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组织完成《全国沙棘资源本底调查报告》。
积极推动融合发展,促进防沙治沙与光伏融合发展,统筹支持和规范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组织国家能源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国电集团以及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有关专家开展专题调研,并组织专家开展西北地区风电光伏基地对荒漠生态影响及适建区域方面研究。
深化示范区建设,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在示范项目投资方式、标准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投资额增至8000万元,重点支持7省(区)示范区建设。组织遴选石漠化治理工程示范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开展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印发《全国绿化委员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评选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树立典型,带动发展,赓续弘扬治沙精神。
监测预警 有效应对沙尘暴灾害
2022年,国家林草局强化沙尘暴灾害的监测预警,高效联动会商,提升沙尘暴灾害应急能力。
充分发挥会商先导作用,联合中国气象局对2022年1—5月份沙尘天气趋势进行会商,会商结果及时上报国务院。针对北京冬(残)奥会和“两会”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加双值班制度,加密滚动会商,提前部署各地及早落实应对沙尘暴灾害的各项工作。600多名信息员实行24小时在岗监测,进一步发挥“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天地同步监测体系作用,接收遥感影像1.6万余幅。通过认真开展监测预警工作,有效应对了2022年春季8次沙尘天气过程。
进一步推进林草生态感知系统荒漠化、沙化数据入库和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完成了荒漠化、沙化27个专题图数据的处理入库,包括全国专题、分省区专题、沙漠沙地专题、重点工程区专题等,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管理平台正式投入应用,在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化履约 扩大国际合作
2022年11月28日,习近平主席会晤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时强调,愿同蒙方探讨设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阿峰会时提出,中方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
组团参加《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5月9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干旱与土地可持续治理领导人峰会并致辞,深度参与全球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治理。
在开展荒漠化防治国际合作方面,会同外交部举办中国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研修班,指导有关单位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高级官员研修班,向国际社会发布荒漠化防治英语在线课程以及我国大数据支持“非洲绿色长城”建设在线工具,切实支持发展中国家提升治理能力。
宣传展示 我国荒漠化防治成果丰硕
2022年,迎来了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荒漠化防治司联合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策划实施并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举办了第2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活动,推荐我国6个荒漠化与土地退化防治最佳实践案例载入《全球土地展望2》一书中,极大增强了荒漠化国际履约的对外影响力。
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以全国防灾减灾周为契机,开展了“减轻灾害风险 守护美好家园”主题宣传活动,制作《一分钟了解沙尘暴》小视频等,宣传效果显著。
2022年12月30日,国家林草局召开全国防沙治沙规划暨荒漠化石漠化调查结果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第六次全国荒漠化沙化调查和岩溶地区第四次石漠化调查结果情况。《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央视《第一时间》和《新闻直播间》、《科技日报》、中新社等30多家中央媒体集中播发相关报道。央视《新闻直播间》当天播报“关注荒漠化沙化最新调查 12万亿像素看中国十年治沙”。
政治引领 推进机关“两建”工作
坚持把政治引领落实到推动荒漠化防治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工作中。持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制定执行《荒漠化防治司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实施方案》和各项专题工作方案,圆满完成“学查改”“从严治党警示教育”“纪法专题学习教育”“以案促改”等专题活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环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组织开展“走好第一方阵,我为二十大作贡献”、赴北大红楼重温“五四精神”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走好第一方阵。2022年,荒漠化防治司党支部被评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强”党支部。
中国绿色时报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