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钱江源国家公园探索体制试点创新












原生常绿阔叶林
白颈长尾雉
黑麂
  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
  从长三角人口稠密的都市群出发,驱车几小时就能到达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原始森林。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茏、人迹罕至,拥有全球稀有、保存完好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原生常绿阔叶林,它也是白颈长尾雉、黑麂等中国特有珍稀濒危物种最后的“基因保护地”——钱江源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体制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是我国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地区之一,也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唯一一个。如何在人口密集、集体林占比高的地区,设立并建设国家公园,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核心价值所在。
  近年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充分发挥浙江省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紧紧围绕体制攻坚、生态创优、科研争先、社区共建、环境教育五大行动,制定落实《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在管理体制深化、资源统管创新、社会协同保护、共建共享传承等方面做出大量创新性工作,探索出了一些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体制机制创新“破题而立”
  要建好国家公园,体制机制是关键。
  钱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252平方公里,由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风景名胜区等单位组成,涉及开化县苏庄、长虹、齐溪、何田等4个乡镇的19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
  多头体制、管理分割、协调无力、合作低效曾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局自去年7月2日挂牌以来,实行省政府垂直管理,纳入省一级财政预算单位,下设综合行政执法队和基层执法所。
  与此同时,开化县政府和管理局建立了每两月一次的例会制度,管理局两位副局长兼任县政府党组成员,形成了“垂直管理、政区协同”的管理体制,双方透过制度化协商方式破解体制困局,以此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为我国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了不少“钱江源”经验。
  我国南方山林性质复杂,钱江源国家公园的35万亩山林中,80%以上是集体林,涉及2.6万余名村民的利益。早在2018年,钱江源国家公园就创新性推出林地保护地役权改革,在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和社区共管机制,将重要自然资源纳入统一管理,并将其延伸到农田生态保护等方面,实现了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在实际控制意义上的主体地位,解决了农业生产过程中滥施农药化肥问题。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共同体”的理念,从制度上解决了群众利益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我们村有8000多亩集体林地在国家公园范围内,今年获得了30多万元补偿。”开化县长虹乡桃源村党支部书记范家兴说。
  聚力改革攻坚,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钱江源勇于“担当示范”,创造了多个第一。它与江西、安徽三县七村成立跨省联合保护站,创新设立考核激励机制,大力开展跨行政区域合作保护;与开化县“生态立县”战略无缝对接,利用“多规合一”试点改革成果,将《钱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融入《开化县空间规划》中,实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统一自然资源资产和空间用途管控、严格保护生态系统提供了新方法论。
  生态保护第一“经验频出”
  层林尽染,千峰堆绣绘美景。维护好生态是钱江源国家公园的生命线。
  这几年,钱江源国家公园依托中科院植物所、动物所,浙江大学等科研力量,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2018年以来,钱江源国家公园全域设立功能区各类界碑、界桩619处,新建和改造保护管理站5个,新建和改造远程防火视频监控点108个,新建高空预警监控云台11个,完成钱江源国家公园综合信息管护平台开发,基本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全覆盖和生态保护的“全链管理”。
  为把“生态保护第一”的理念落到实处,国家公园管理局连续3年开展“清源”专项行动,配合相关部门处理违法盗猎、破坏生态案件30余起,有效打击各类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还自然以本来面目。“2019年,我们就发动了5000多名村民、志愿者参与‘清源’行动,打了一场‘群众战争’,收效良好。”钱江源国家公园相关负责人说。
  在生态保护创新上,钱江源国家公园的具体措施还有不少,如设立“救助举报奖励”,对救助、伤害野生动物行为实施奖惩,为野生动物撑起保护伞;在开化县“全域禁猎”基础上,实施“野生动物肇事保险”制度,为群众安全系上安全带,免除了农民耕作的后顾之忧;公园范围内小水电分类处置,利用生态长效保护和项目退出机制,快速关停4家、整改5家,以恢复生态系统原真性;充分发挥环资巡回法庭和司法救助生态的作用,开化县人民法院将“环境资源与旅游巡回法庭”宣判车开进国家公园及周边各乡镇,巡回审判30多次,有力震慑了不法行为;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和壁垒,探索建立钱塘江流域司法联动机制,共同保护钱江源生态,并与金华、杭州、嘉兴等六地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流域环境资源司法协作宣言。
  “去年,国务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递交的《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就用了钱江源国家公园的例子。”汪长林说,经过这几年持续保护保育,钱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钱江源国家公园还主动叫停实际投资近2亿元的水湖枫楼招商引资项目,政府回购工作全面启动,决心和力度不可谓不大。
  绿色发展共建“多姿多彩”
  近年来,开化县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争做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窗口,努力保护钱江源头生态。
  在开化,自古就有“杀猪禁渔”“封山育林”等传统,以保护动物免遭屠戮,维持生态平衡。钱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后,不断树立“原住居民为本”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联合35家单位成立钱江源国家公园绿色发展协会,打造“生态维护共同体”,绿色发展、社区共建共享共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具体来说,包括成立全国首家县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中心,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有序推动绿色产业富民;开展“柴改气”试点,首批给何田乡龙坑村的358户承诺不烧“柴火灶”的农民,发放了2108瓶煤气,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钱江源”区域公用品牌声名鹊起,成为推动开化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帮助开化“清水鱼”发源地何田乡打造中国清水鱼博物馆、“国家公园品牌鱼”品牌,让清水鱼“游”到更远的地方;针对基层科研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科研单位,面向社区居民、农民大力开展各类科研培训,成功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科学家”队伍,在林区设立“生态护林员”岗位,保护环境和带动群众增收一举两得;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还连续3年共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持续推进公园范围的“未来乡村”建设,按照环境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绿色人文化思路,着力打造环境教育、有机食品、森林康养、生物基因等九大绿色产业。
  与此同时,环境教育工作也有序推进。近日,钱江源国家公园专属植物识别APP正式上线,可以识别国家公园范围内发现的1000多种新记录物种,开启了公众科学植物调查观测新模式;新成立的数字标本馆,让国家公园252平方公里的山川河流成了“活的博物馆”;首创国家公园专业电视频道——钱江源国家公园频道,让生态文明走进千家万户……
  青山叠翠,绿水潺潺,醉美不过钱江源。钱塘江源头的这抹绿,铺展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钱关键 汪宇露)
浙江日报 2020-10-15

关键词 国家公园  体制改革  生态  生物多样性  野生动物  鸟类保护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