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安水南洲坝上的古樟林紧傍乌江水,绵延数里,现有古樟3000余株,其中不少是成百上千年的古樟。去年,江西乐安县举行牛田古樟林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颁证仪式,乐安古樟林被正式认定为“规模最大的古樟林——中国第一古樟林”。
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审定,乐安牛田古樟林中,古樟总数为2907株,其中国家一级古树288株,二级古树1563株,三级古树1056株。有关专家称赞其规模之大、景色之美,全国罕见。
护樟族规流传千年
一千多年前,虽然当时这里人口不多,但族人立下了严规:一是所种之树是村庄风水树,任何人不得砍伐,若有违反,罚米5石,猪1头,摆酒3日;二是即使树枝枯死,也不得砍拾,违者也得罚;三是严加护树,若洪水侵蚀岸边,有影响树之生长,必须及时砌坎,所需劳力,每户有责。
这里有被乡民敬奉为“树王”的“三仙樟”。它的故事更为传奇,据说是三个得道的仙人为了帮助水南村民,趁着夜色,三仙作法把自己的宝剑化作北岭的一个称为“铁镦”的山头,这个“铁镦”似铁锚牢牢拴住了水南村这个“排形”地势。多年来,无论洪水多大,这棵三仙樟如同铁水礅一样把洪水分开。故此,该地有“铁镦吊排,水涨排高,三仙镇洲,水南万年”之说。
记者漫步在卵石铺就、蜿蜒曲折的林间小道,吮吸着樟林间弥散着樟脑芳香的清新空气,遐思无限,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又为樟树顽强的生命力而深深折服和钦佩。
记者在村庄内多方走访后,美丽传说的答案跃然而出。原来,水南村地处乌江沿岸,古代由于连年遭遇水患,为了保护村庄,先民们便在乌江两岸种植大量樟树,并制定村规:严禁村民毁坏树木,在树林内点火、乱丢垃圾等。
村庄成立之初,只要有村民砍伐樟树,便要拉到宗祠受族规处罚。
“要仗打10至30大板。”78岁的老人丁祖荫举例道,1940年,丁氏家族一位长辈的儿子因在樟树林内挖竹笋,便被带到宗祠开会批斗,并罚款200法币。
历代先贤们对樟树林的修建、樟树的保护均族法严明,这千年樟树群才得以保存下来,而每一棵樟树在村民们心中,都是富有生命和灵性的,是祖祖辈辈的“神树”。
护林情结深入骨髓
虽然公益林保护有“硬性规定”,村民们护林情结仍保留着。在江西乐安采访,当地宣传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回忆了5年前的一件往事:有一天,在这片古樟树林里的一株千年古樟因小孩玩火,主杆被点着了,火势很猛,这在当地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下子传遍四个村庄,当时所有百姓们立刻放下手中农活,拿出各种盛水器具,纷纷加入灭火大军。
这位宣传科长告诉记者,让人惊讶的是,当县里消防队员赶到时,火势已经被村民们控制,并处理好了后事。
如此迅速灭火,完全依赖于两条承袭数百年的“口头约定”:一是不允许家禽、牲畜进入古樟林;二是禁止砍伐古樟林内的树木,捡拾枯枝。
2001年,到乐安县考察华南虎的南非专家大卫,来到这片樟树林兴奋不已,把头紧贴在古樟上,若有所思地说:“这就是我梦中的家园……”
外国专家的“梦中家园”,也是水南村民们的“理想家园”,而保护这片家园早已深入到水南村人的骨髓。
在水南村族谱上,记载着许多护林轶事:有村民进入樟树林砍柴被带至祠堂打屁股;有义务守林“父子兵”……村民丁隆近义务守林20年,倒在了护林路上。2012年,已过花甲之年的丁年祥接过接力棒。丁年祥说:“保护古樟林,是水南村一代又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樟林,是在保护下就地“自生自灭”。踏遍古樟林,可见林内多处附生蕨类、攀爬青藤枯死樟木。
牛田镇人大主席杨辉文在水南村蹲点十多年,他解释为何不移除这些枯死的樟木:“一旦将枯死的古樟移除或者售卖,难免有人暗地里故意弄死古樟牟利,给古樟林保护带来难题。”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前几年,有人偷偷地在乌江边挖了棵古樟树兜,准备出售。被村民发现,追了百余公里,把树兜要了回来,丢弃在挖掘原地“自生自灭”。
曾经就有不少制作香精、香料的商家觊觎这片古樟林,找到村民理事会,每棵出价三四万元。不过来者都吃了闭门羹。
绝不为钱而砍树
“没有地上跑的、只有天上飞的。”这是今年初秋,古樟林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地上不见牲畜、家禽林子里跑;树梢却有白鹭、百灵鸟等100多种鸟类欢鸣。
而今,乐安县林业部门将十里古樟林全部列入国家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并在2004年和2013年两次对樟树林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樟进行挂牌保护。
中国第一古樟林原始功能主要是护岸林,保护周边村庄和农田。如今,林内古樟万余棵,占地千余亩,绵延十余里。徜徉古樟林深处,乌江两岸,苍枝交柯,秀梢摇翠,夹拥着一脉江流。
现今,古樟林生态旅游效益显现。这片向游客免费开放的樟树林,每年有10万人次以上在这里体验原生态旅游。乐安县尝试过开发古樟林,也付诸了行动。但旅游开发公司建完跨江索桥后,准备在林内搭建供游客住宿的木屋时被叫停,结果开发半途而废。
有专家称,这片古樟林木材直接价值超过3亿元,旅游开发价值更是不可估量。面对这一笔巨大财富,乐安县委书记彭银贵说:“乐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不能因为缺钱而破坏生态。我们要像呵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陆培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