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鹤城”沙地变绿洲



黑龙江扎龙生态旅游区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科尔沁沙地边缘、嫩江流域下游冲积平原上,处于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片区,是我国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
  自1978年纳入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范围以来,齐齐哈尔市以科尔沁沙地半干旱区沙化土地综合治理为重点,持续加大造林攻坚力度,全力推进防沙治沙。经过40多年建设,全市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2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7.1万亩。全市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齐齐哈尔以市鸟丹顶鹤闻名,1985年被授予“鹤乡之城”称号,有“鹤城”之美誉。40多年岁月流转,“鹤城”沙地变绿洲,彰显齐齐哈尔生态巨变。
  规模推进 实现鹤城绿进沙退
  1978年,齐齐哈尔市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6个县(市)区均位于东北西部工程建设区域,其中龙江县、讷河市、梅里斯区等11个县(市)区为沙化土地治理重点区域。
  1978—1985年,齐齐哈尔市建设三北工程一期项目,重点着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护路林、护村林建设,初步形成防护林体系整体框架。1986—1995年建设三北工程二期项目,重点开展嫩江沙地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缓解了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1996—2000年、2001—2010年的三期、四期工程,重点开展沙地综合开发、农田防护林结构优化、浅山区小流域综合整治、沿江沿河绿化和荒山绿化,进一步推进了防护林体系建设。2011年、2020年的五期工程,坚持突出重点、规模治理,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宜林两荒绿化为主要任务,工程建设突飞猛进。
  当前,正处于三北工程六期建设期,全市以遏制土地沙化为根本,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统筹防沙治沙和林草产业发展。
  经过40多年发展,齐齐哈尔市中南部沙区严重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和开发利用,连绵不断的荒山、荒坡按山系、流域得到全面绿化,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沙产业。东北部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黑土地得到保护。平原农区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国省道路林荫化、村屯四周园林化。环中心城区建成了“三环套月”“众星捧月”的环城治沙生态屏障。
  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齐齐哈尔市八级以上大风次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年均28天减少到年均7天左右,坡耕地泥土流失量减少77%,粮食产量提升15%,土壤肥力提高0.51%,持续改善了黑龙江西部生态环境,不断提升了工程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碳储量,有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遏制土地沙化,“鹤城”实现绿进沙退。
  分区推进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40多年来,齐齐哈尔探索适宜本地的防护林建设模式,着力构建中南部防风固沙林、东北部水土保持林、平原农区农田防护林、环中心城区绿化林四大绿化体系。
  齐齐哈尔市中南部地区为沙化土地区域,曾经土壤瘠薄、植被稀疏、风沙肆虐。泰来县沙化面积占县域面积的63%,全县80%的人口生活在沙带上,1992年被列为全国20个防沙治沙重点县之一。泰来县积极探索,逐步发展出庄园式治沙造林模式、低密度治沙造林、全封闭治沙模式等成功治沙模式,建成庄园式治沙小区189个,治理沙地5.1万亩,全县栽植林木、林药面积8000余亩,增收800余万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齐齐哈尔市东北部黑土耕地资源丰富。当地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农业增产增收、多重效益并举的发展思路,为实现粮食“十六连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拜泉县1978年森林覆盖率仅3.7%,粮食亩产不足百斤。自纳入三北工程区域以来,拜泉县实施以植树造林、治沟治坡为主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探索构建针阔混交、乔灌一体、多林种、多树种、网带片的特色防护林体系。丘陵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平原区营造农田防护林“两松”接班林。全县共建设防护林1.1万余条、农田林网1万余个、接班林1.1万条,农田林网化率达100%,以良好生态为依托,拜泉县成为全国产粮先进县。
  此外,依安县、讷河市等平原农区狠抓以农田防护林、护路林、护村林为重点的防护林网建设,有效降低风速、防止土壤风蚀,对打造高标准农田、保障农作物稳产高产起到了保障作用。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铁锋区等环中心城区,不断加大防护林建设,加快土地植被恢复,不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产业推进 带动治沙增绿致富
  在40多年的三北工程建设中,齐齐哈尔市始终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具有“鹤城”特色的沙产业,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甘南县春旱、风蚀、水蚀、早霜等灾害频发,西部、北部乡镇农业生产条件差,仅靠种植玉米等大田作物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较大。经过多年摸索,甘南县将林果产业确定为重点,从通过实施菜园奖补政策吸引农民庭院试验试种,到扩大规模建设示范基地,再到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链条,不断做大沙产业,甘南县蓝靛果产业园已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全县参与庭院种植林果3684户、面积3590亩,建成甘南镇蓝靛果示范果园、甘南林场桑树基地、宝山乡宝发村昌盛林果产业示范园、东阳镇同盟村树莓基地等4个高标准林果示范基地。蓝靛果产业盛果期亩产可达650公斤,订单保底价每公斤9元,亩效益可达5000元。桑葚产业年加工桑树原料25吨、年产值500万元,树莓产业盛果期亩产1500公斤、村民增收近400万元,沙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齐齐哈尔市不断调整优化造林树种结构,大力发展红松嫁接樟子松、榛子等坚果林和李子、小苹果等仁果林,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
  机制推进 巩固绿色建设成果
  在全面打响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齐齐哈尔市建立三北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协调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全市三北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各项重点工作和问题。深化推进三北工程六期,聚焦打好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谋划了一批林草生态修复重点建设内容。富裕县、泰来县、甘南县、龙江县、讷河市、富拉尔基区等6个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核心攻坚区重点谋划了2023—2030年沙化土地治理任务,着力提升沙区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全面实施林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确定各级林长和监管员,划分林草湿资源管护网格7256个,全力巩固三北工程成果。
  积极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行动。全力组织多方参与、多种尽责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开展“3·12植树节”“6·17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主题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和防沙治沙的宣传者、参与者和受益者,为鹤城栽下片片绿色。
  实施三北工程,鹤城沙地变绿洲。2021年,全市代表省政府通过国务院“十三五”期间防沙治沙验收,考核结果达到工作突出档次。2022年,齐齐哈尔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社部、国家林草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齐齐哈尔市将全力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和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筑牢祖国北疆绿色长城。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4-11

关键词 齐齐哈尔  防沙治沙  沙化土地  三北防护林  三北工程  生态安全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