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项目研究成果填补多项空白
























































  2010年12月30日,由科技部基础司主持召开的“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在我院召开,并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验收,成绩优秀。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彭以祺、发展计划司原巡视员申茂向、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副司长李兴、我院院长张守攻、副院长储富祥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科技部基础司综合与基础性工作处处长沈建磊主持会议。
  验收专家组由郑度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蒋有绪院士(中国林科院)、李文华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尹伟伦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孙九林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任阵海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陆大道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颖院士(南京大学)、张小曳研究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杨娟会计师(科技部风险中心政策研究处)组成。专家组对项目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一致建议,延续团队精神,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的科学研究与科学考察。
  顾问组成员由王苏民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根生(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光荣(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申元村研究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成。科学考察中,顾问组专家给予了项目组无微不致的关怀和支持。
  作为首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学调查与考察类”九个重点项目之一的“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历时四年,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填补多项沙漠研究空白。
  2006年12月,“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获得科技部正式批准,由我院牵头,会同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气象局和甘肃省所属的18家教学、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卢琦研究员介绍,从2006年开始,“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集合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动物、植物、土壤等9个学科、21个专业方向的1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野外综合科考队,先后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综合性、全方位的沙漠科考活动。
   卢琦研究员说,“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初步查明了该沙漠“羽毛状”沙丘的形态学特征及形成过程,首次发现并命名“沙砾碛”这一独特地貌类型,编制出版库姆塔格沙漠地貌图;科考队关于库姆塔格风沙地貌的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地貌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并被英国《自然》杂志作为最新研究亮点转载介绍,其研究结论可能有助于对火星表面沙丘形态的判断;初步查清了库姆塔格沙漠现代水系分布及水文特征;基本摸清了库姆塔格沙漠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特别是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双峰野骆驼种群及其生存环境开展了系统调查,采用红外相机对双峰野骆驼的行为生态学进行了观测和研究;首次确认敦煌鸣沙山是库姆塔格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库姆塔格沙漠的地域范围和面积;提出了“大敦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为拯救敦煌绿洲、保护敦煌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截至2010年11月,项目组先后组织了2次大规模、综合性、全方位沙漠科考,20多次学科组专业调查取样,累计野外工作150多天、行程超过15万公里。共发表研究论文41篇,其中SCI收录11篇,完成学位论文9篇。项目构建完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基础科学数据库(集),包括标本、样品、图片、影像、分析数据等大量数据,填补了该区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空白。
库姆塔格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东端,地跨中国西北部的甘肃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该沙漠东止敦煌鸣沙山,西隔罗布泊洼地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望,南依阿尔金山,北抵阿奇克谷地和北山。东西长约280公里,南北宽约120公里,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被列为中国第四大流动沙漠。沙漠境内自然条件恶劣,气候极端干旱,地貌类型复杂,沙丘类型多样,尤以全球沙漠中独特的“羽毛状”沙丘著称。“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填补了我国沙漠科考史上的最后空白。
  我院原副院长蔡登谷,以及科技部基础司综合与基础性工作处、科技部平台中心、国家林业局科技司计划处、院科技处、林业所、资信所有关负责人参加了验收会议。
图片说明:
“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召开
彭以祺副司长讲话
李兴副司长讲话
申茂向原巡视员讲话
张守攻院长(右)致辞
专家组组长郑度院士主持项目验收
蒋有绪院士发言
李文华院士发言
尹伟伦院士发言
孙九林院士发言
任阵海院士发言
陆大道院士发言
王颖院士发言
张小曳研究员发言
储富祥副院长答谢
项目首席科学家卢琦研究员汇报
沈建磊处长主持会议
专家们听取汇报
中国林科院宣传中心 荒漠所 2011-1-5

关键词 科技  创新  生态  科学考察  荒漠化  防沙治沙  图片  重点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