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中国林科院资昆所在药食同源植物余甘子遗传多样性和居群动态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1


图2


图3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为叶下珠属(Phyllanthus)的重要食药同源经济树种。其叶片、茎皮、根和果实因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Vc、类黄酮、羽扇豆醇、没食子酸、余甘子酚和SOD等而被许多少数民族作为日常用药,多种治疗功效(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肝等)被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在中国,余甘子广泛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然而,由于近年来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以及自然栖息地的恶化,该物种的野生资源急剧减少,迄今为止很难见到林相整齐的野生余甘子林。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该物种,资昆所李正红课题组利用开发的20个多态性EST-SSR标记,对云南干旱气候区和广西湿润气候区共10个居群26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居群动态进行了研究(图1)。
相比之下,干旱气候类群的遗传多样性(He= 0.786,Na = 11.790,I= 1.962)高于湿润气候类群,这可能是海拔、降水量和地理距离的综合影响。有趣的是,只有海拔和降水量对遗传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纯影响(pure effects),且前者略强(图2)。利用DIYABC对居群动态的分析表明,余甘子在末次盛冰期早期(the beginning of LGM)经历了遗传瓶颈,有效居群大小有所缩减(图3)。柏林洪堡大学Susann Wicke教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Alejandro Casas教授等对该研究给与较高评价,认为这些遗传特征为余甘子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也为云南干热河谷和广西喀斯特地区的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和指南。
以上研究结果以“Genetic diversity ofPhyllanthusemblicafrom two different climate type areas”为题发表在植物学主流期刊《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博士研究生刘雄芳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马宏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支持。(马宏/资昆所)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89/fpls.2020.580812
马宏 中国林科院资昆所 2020-12-07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余甘子  药食同源植物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