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智能双全的新时代治沙人



图为康文岩在现场研究渗水治沙技术 白小平摄

宁夏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职工康文岩——
智能双全的新时代治沙人
  1958年,中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建成通车,期间宁夏中卫段风沙肆虐。为了保护铁路安全畅通,缚住腾格里沙漠这条苍龙,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应运而生。60多年来,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固沙林场几代职工风餐露宿、不畏艰苦,奋力与腾格里沙漠搏斗,筑起了防沙林带,保证了火车安全畅通,创造了人类治沙史上的奇迹。
  2014年康文岩大学毕业后来到中国铁路兰州局中卫工务段从事治沙工作,从前辈手中接过守护沙漠绿洲的接力棒。
  在一次调研现场,康文岩发现用10多年时间才能形成的沙结皮一脚踩下去即恢复到原状,使前沿阻沙屏障每年都需要补修,不仅花费大量人力和物料,而且沙结皮固沙效果并不明显。
  此后,康文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治沙科研中。夏天沙漠腹地热浪滚滚,但挡不住康文岩实地试验的脚步。他每天研究治沙到深夜,通过翻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经过150天的努力,2015年底康文岩完成了《利用绿洲耕作土人工制作沙结皮》科技论文,得到单位的肯定和支持。2016年,康文岩组建了科研攻关小分队,对论文中制作人工沙结皮进行实地研究。
  越是天气恶劣越有利于人工沙结皮的研究。无论酷暑严寒,康文岩团队白天做试验采集数据,晚上查阅资料,反复对比数据,一步步推进攻关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康文岩攻关小组掌握了快速制作人工沙结皮的方法,实现了快速形成沙结皮的科研实验,从根本上解决了治理包兰铁路防沙林区活化斑的难题,把固沙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成为继“麦草方格”之后的固沙新途径。
  如今,在包兰铁路709公里到716公里区段,技术人员制作出数万平方米的沙结皮。经过雨水滋润,这片沙结皮上已经长出郁郁葱葱的植被。
  同年,康文岩又对现有的防沙阻沙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完成了《移动式阻沙障阻沙效果试验研究》课题,提出了利用工厂化制作高立式沙障的生产工艺流程图、成本管理流程图和施工组织横道图,有效解决铁路防沙技术中以往高立式沙障存在的只能被动沙埋不能移动、不能因害设防、材料来源短缺、寿命短、不利于阻挡流沙前移的难题。
  2017年,康文岩团队将遥感技术引入沙害治理检测研究工作,完成了《包兰线沙坡头段沙害治理成效遥感监测研究》科研项目,通过遥感监测研究,清晰揭示包兰线沙坡头段土地沙漠化动态演变过程及发展趋势,从而建立适合于包兰线沙坡头段的沙漠化动态变化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与预警模式,有效填补了传统调查监测研究防治沙害到大数据信息管理研究防治技术跨时段的空白,为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2018年,康文岩通过研究解决了流动沙丘前移的问题,发明了4种不同类型的沙障以及治理不同活化斑的方法,同时参与完成了《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风沙灾害防治机理及新技术研究》项目。
  自2018年重点开展建设砖砌式前沿阻沙带、扎设麦草方格、制作人工沙结皮等治沙项目以来,康文岩组织实施的大小工程项目累计达100多项,栽植乔灌木累计237.35万株、治理沙害累计6712.8亩、修建前沿阻沙带14.12km,撒播草籽2335亩,森林抚育1.2万亩,系统完善了“五带一体”治沙体系,让铁路沿线的绿色屏障更加稳固。
  “林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治沙工艺进一步优化,治沙效果显著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康文岩的努力密不可分。”固沙林场场长林庆功说。
  从2014年至今,康文岩参与了4项科研攻关,发表3篇科技论文,获取3项国家专利,获得2项国家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解决了多个铁路沙害治理技术难题,实现了铁路沙害防治研究从传统调查监测到大数据信息管理的技术突破,累计为企业节支降耗和创收300余万元,2020年获得“铁路青年五四奖章”。(记者 拓兆兵 通讯员 强科)
经济日报 2020-08-25

关键词 防沙治沙  荒漠化  绿化  造林  生态  防护林  防沙林带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