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副主任厉建祝一行来到我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印嘉佑、董源、王九龄,中国林学会王贺春,我院马常耕、王云樵、陈章水、李溪林、黄鹤羽、侯元兆及我院至今唯一一位研究我国林史的年轻学者樊宝敏等,就我国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进行亲切座谈。
随着我国林业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林业史料的挖掘、抢救、收集、整理、编纂工作摆上了十分重要的议程,国家林业局领导对此十分重视。2006年11月15日,祝列克副局长代表局领导参加我国著名木材工业专家王恺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后,深感王恺先生的逝世不仅是我国木材工业的损失,同时也是我国林业的一大损失,特别是又少了一位我国林业发展的见证人。因此向局长贾治邦提出“关于组织我国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建议”。建议中这样写道:“要谋划好当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必须对过去的发展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其林业发展史上每一件事情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以前林业部也曾组织过部分高校和林业科研院所对我国林业史料进行整理,但是很分散,缺乏系统性,并且由于没有得到重视和足够的支持,这项工作已经终止。鉴于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对指导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及见证我国林业发展的专家学者大多数已经进入老年阶段,有些已经逝世,但不能因为这些人的离去让我国林业发展史的记录上留下一段空白。鉴此,我们应尽快组织林业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尽快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拨出专门经费,组织专人进行系统全面的收集整理。” 建议迅即得到了贾治邦局长的批示。由此中国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启动,国家林业局成立了中国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领导小组:贾治邦局长为组长,李育材、赵学敏、江泽慧、杨继平、雷加富、祝列克、张建龙为副组长,各司局及有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健在历任老部长和有关院士、专家为顾问。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局宣传办。局宣传办近期先后召集了老领导、老学者、老前辈开展座谈,听取了老一辈对开展林业史料收集与整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座的北林、林学会及我院的老一辈和年轻专家一致认为,收集、整理我国林业史料,对我国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及构建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和林业可持续经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或管理社稷,或兴邦治国,或经世济民,以史为鉴,均为大话题。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
大家急切地感到,历史传承非常重要。我国林业虽有许多记载史料,但还有一些更为详细或者更为重要的东西装在一些老同志的脑袋里,这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是有血有肉的史料,如不及时加以抢救和挖掘,将失去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国家林业局采取行动加以抢救,十分必要。
大家建议,史志贵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编史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我国林业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专业广泛征求意见,准确、客观地挖掘林业史实。“林史”不仅要展示成果,更要总结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
大家倡导,最好每位有一定影响的老同志——无论过去是领导,还是奋斗在科研前沿或坚守在科研第一线的老一辈都撰写回忆录,写传纪,把装在心中宝贵的史料说出来,写出来,用文字记载下来。收集史料时,可以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即可由现代到古代或由古代到现代),将重要方针政策、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生态、产业、科技、法制等)、重大成就、重要思想、历史文物、机构沿革等,分专题、分门类地认真选题,加以整理。
治史有“庸史纪事,良史诛意”之说,实际上亦未尽然,纪事者未必庸史,微言大义,以事传神,非为庸;诛意者未必良史,不以史实为据,任意发挥,套语连篇,“模式”成灾,失经、史之界,成非驴非马之篇,不为良。所以,大家表明,题材选好后,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以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理清我国林业发展脉络,绝不能以讹传讹。
对老一辈的支持、关心和重视,厉建祝副主任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这项工作必须依靠老专家、老教授、老领导、老前辈,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为“林史”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敬请在今后工作中给予更多的指导、支持与帮助,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同时恳请各位通过各种形式,把掌握的所有史料贡献给我国的林业事业。
本次活动由我院宣传中心协助组织。(王建兰)
中国林科院宣传中心(31-0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