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lyqk007383
中文标题
不同漆树品种1年生种子苗生长趋势分析
作者单位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 天水 741022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9
卷号
0
期号
1
栏目名称
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为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 F.A.Barkl.]优良品种育苗管理提供参考,对天水大叶木漆大红袍贵州红漆等3个品种1年生苗地径、苗高年生长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曲线拟合;结果是3个漆树品种地径、苗高年生长趋势一致,符合Logstic生长曲线,生长期约为130 d,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地径、苗高速生期约60 d,速生期天水大叶木漆大红袍贵州红漆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63.28%、62.00%和65.82%,苗高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99%、77.61%和71.30%;3个漆树品种地径、苗高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分别≥0.961和≥0.951,呈极显著正相关,拟合效果理想,能很好地对漆树种子苗年生长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
关键词
漆树
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
品种
苗期
年生长趋势
起始页码
70
截止页码
73
作者简介
鲜小军,助理工程师,甘肃省麦积区(1978-),主要从事遗传育种研究。
通讯作者介绍
胡勐鸿,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和种子园管理。E-mail:hmh831125@163.com
E-mail
hmh831125@163.com
分类号
S794.2.06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01.11.0001
参考文献
[1] 傅淑颖,魏朔南,胡正海.漆树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5):12-13.
[2] 张飞龙,魏朔南,李钢.生漆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中国生漆,2000,19(1):4-9.
[3] 陈振峰,侯雪棉,惠兴茂.实现国漆复兴战略因素分析[J].中国生漆,2004,23(1):32-38.
[4] 余江帆,谢碧霞,胡亿明,等.漆树果实性状研究(I)-果实蜡质层的含蜡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6):35-39.
[5] 余江帆,谢碧霞,胡亿明,等.漆树果实性状研究(Ⅱ)-漆耔的含油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1):10-14.
[6] 史伯安,胡卫兵,瞿万云,等.漆籽漆蜡(油)提取方法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4,29(7):44-47.
[7] 韩汉白,崔明昆.怒族对漆树利用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4(2):2-10.
[8] 林军,郭玉华,李全,等.怒江漆油中高级脂肪酸成分[J].云南化工,2002,29(5):18-19.
[9] 赵建榜,届建辉,王恒民.漆树地膜覆盖播种育苗试验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9(2):69-70.
[10] 赵慧香,郭明高.生漆质量与漆树生长条件的研究[J].中国生漆,1996,15(2):20-23.
[11] 张鹏,廖声熙,崔凯,等.中国漆树资源与品种现状及产业发展前景[J].世界林业研究,2013,26(2):65-69.
[12] 周光龙,彭经寿,丁莉,等.漆树营养液的研制及其在生漆生产中的应用试验[J].经济林研究,2011,29(4):91-95.
[13] 邓惠群.西部大开发与生漆产业发展[J].中国生漆,2000,19(1):18-13.
[14] 张飞龙.生漆科学研究发展动态聚焦[J].中国生漆,2001,20(2):12-18.
[15] 罗强,夏明忠,刘建林.漆树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栽培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5(5):23.
[16]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经济地理研究室.中国农业地理总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05-106.
[17] 朱世玲,胡元书,张飞鹏,等.应用浓硫酸(98%)处理漆树种子育苗研究报告[J].中国生漆,1990,9(4):9-15.
[18] 李林,崔凯,廖声熙,等.不同种源地漆树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6,29(5):1219-1224.
[19] 唐丽,杨静静,傅超凡.野漆树轻型基质育苗的水分控制试验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30-34.
[20] 孟娟,胡斌.秦巴山地漆树良种及其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191-192.
[21] 唐丽,张瑜,傅超凡,等.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野漆树种子发芽率的影响[J].广西农业科学,2011(10):23-25.
[22] 袁模香.漆树山地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06(9):30.
[23] 曾海红.小陇山林区漆树大田播种和埋根育苗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14,39(3):33-34.
[22] 王成民,徐静文.漆树无性繁殖育苗技术[J].中国生漆,2014,33(1):33-34,38.
[24] 吴广.漆树播种育苗技术[J].湖北林业科技,2014,43(2):89-90.
[25] 唐丽,傅超凡,袁德义,等.野漆树大田播种育苗技术[J].北方园艺,2011(2):103-104.
[26] 杨庆川,王成娃.用3%食用碱溶液处理漆树种子冬播育苗效果好[J].林业科技通讯,1977(9):14.
[27] 杨江梅.漆树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7(3):142-143.
[28] 罗雪,杨志训.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2(3):55-56.
[29] 梁廷杰,李瑞平.太行山区漆树及育苗造林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35-37.
[30] 尚宗燕,李汝娟.三倍体漆树的细胞学研究[J].植物学报(英文版),1989,31(4):104-110.
[31] 饭繁荣.濒危植物白桂木种子繁殖苗年生长规律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9(3):13-15.
[32] 骆文华,毛世忠,丁莉,等.濒危植物广西火桐种子繁殖技术及幼苗生长节律[J].福建林学院学报,2011,31(1):48-51.
[33] 庞世龙,黄志玲,郝海坤,等.大叶栎苗期生长模型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5):36-39.
[34] 黄志玲,庞世龙,郝海坤,等.广西珍贵速生乡土树种任豆苗木生长节律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31(6):6-9.
[35] 钟琳珊,雷先高,王楚天,等.黄连木苗期年生长节律及其生物量分配规律[J].经济林研究,2016,32(4):32-36.
[36] 杨斌.柳树苗期年生长模型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6(6):97-99.
[37] 傅大立,杨绍彬,丛培生,等.泡桐苗期年生长参数的分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1,14(3):301-306.
[38] 秦光华,姜岳忠.4个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5):7-9.
[39] 周永学,高建社,樊军锋.黑杨无性系苗年生长规律级抗病性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4):81-84.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