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lyqk009234
中文标题
间伐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作者单位
1. 临夏州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甘肃 临夏 731600;
2.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 兰州 730070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1
卷号
0
期号
2
栏目名称
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为了探明间伐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叶片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以甘肃中部地区盛果期富士苹果树体为试材,通过对隔株间伐及CK的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荧光参数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同一冠层中,间伐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基础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单位反应中心吸收光能(ABS/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等参数显著提高;间伐的树冠中上部、下部外围和下部内堂叶片的Pn显著高于CK,分别较CK提高了9.80%、25.2%和28.0%。可见,间伐处理的不同冠层叶片光合性能均显著优于CK。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60556)、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创新项目(2016GAAS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201135),甘肃省现代水果产业技术体系,甘肃省苹果产业科技攻关专项(GPCK2011-1),农业部西北地区果树科学观测试验站。
起始页码
47
截止页码
50
作者简介
何正奎(1967-),本科,高级农艺师,现主要从事苹果栽培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E-mail:gsyjhzk@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牛军强(1976-),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苹果栽培与生理研究。E-mail:niujq222@sina.com
E-mail
niujq222@sina.com
分类号
S661.1
DOI
10.13456/j.cnki.lykt.2020.02.26.0002
参考文献
[1] 李绍华,李明,刘国杰,等.直立中央领导干树形条件下幼年苹果树体生长特性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35(7):826-830.
[2] WERTHEIM S J, WAGENMAKERS P S, BOOTSMA J H, et al. Orchard systems for apple and pear:conditions for success[J]. Acta Horticulturae,2001, 557:209-227.
[3] 安永学,刘兴禄,牛军强.落头高度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光合效率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6(4):67-69.
[4] 牛军强,曹永华,孙文泰,等.陇东旱塬苹果树冠不同部位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对间伐方式的响应[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7,52(6):44-50.
[5] 牛军强,孙文泰,尹晓宁,等.间伐对乔化红富士苹果光合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18(10):67-70.
[6] 牛军强,马明,尹晓宁,等.乔化密植红富士苹果园改造试验[J].中国果树,2010(6):23-25.
[7] 张显川,高照全,付占方,等.苹果树形改造对树冠结构和冠层光合能力的影响[J].园艺学报, 2007, 34(3):537-542.
[8] 李培环,吴军帅,董晓颖,等.苹果密闭园不同间伐方式对光照、光合和生长结果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2, 45(11):2217-2223.
[9] 张露荷,陈佰鸿,王延秀,等.不同间伐方式对密植苹果园生理生态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11):1394-1403.
[10] 高照全,冯社章,张显川,等.不同辐射条件下苹果叶片净光合速率模拟[J].生态学报,2012, 32(4):33-40.
[11] 徐芬芬,曾晓春,叶利民.环境条件对植物叶片气孔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08(7):38-41.
[12] 王新娟.苹果属种质资源光合特性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13] 李昭楠.戈壁葡萄滴灌节水机理及灌溉制度模式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2.
[14] 徐兴利,金则新,何维明,等.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2,32(20):6343-6353.
[15] 谢鹏,蔚露,牛自勉,等.主枝数差异对苹果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6):905-909.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