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lyqk006892
中文标题
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遗传变异及初选
作者单位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科学研究所 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甘肃 天水 741022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8
卷号
0
期号
7
栏目名称
森林经营与经理
中文摘要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2006年从辽宁、河北等地引进的18个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 Carr]无性系试验林的物候、遗传变异及早期评价,结果表明:18个无性系各物候期在无性系水平上分化明显,各物候期均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变异系数在30.01%~43.24%之间,生长期变幅达42 d;无性系表型生长性状变异和木质化程度早晚与生长期长短紧密相关,生长期130~140 d的无性系,适生性强,保存率高,胸径和树高的变异幅度大;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30.3%、35.2%、71.4%,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4.8%、38.1%、79.9%,各性状生长量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重复力在0.7以上,不同林龄的树高和胸径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以胸径为主要选择指标,选择出4个优良适生无性系,生长期在134~136 d之间,保存率为77.8%%~91.7%,其胸径遗传增益达到34.86%以上。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Larix kaempferi(Lamb.) Carr
无性系
遗传变异
评价
基金项目
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项目:落叶松、云杉种质资源评价与核心育种群体构建。
起始页码
11
截止页码
15
作者简介
杜彦昌(1968-),工程师,从事林木良种选育研究。
通讯作者介绍
安三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云杉、落叶松遗传育种研究。E-mail:ansanplks@126.com
E-mail
ansanplks@126.com
分类号
S791.223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07.003
参考文献
[1] Wang,T L,Aitken S N,Rozenberg P,et al.Selection for height growth an d Pilo dyn Pin Penetration in lo dgepole pine:effects on growth traits, woo d properties, an d their relationships.Can.J.For.Res,1999,29:434-445.
[2] Fujimoto T,Kita K,Uchiyama K,at al. Age tren ds in the genetic parameters of woo d density an d the relationship with growth rates in hybri d larch (Larix gmelinii var.japonica×Lkaemferi)F1.the Japanese Forest Society an d Springer-Verlag Tokyo,2006,11:157-163.
[3] 孙晓梅,张守攻,周德义,等.落叶松种间及种内和种间杂种家系间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J].林业科学,2008,44(1):77-84.
[4] 马常耕.世界松类无性系林业发展策略和现状[J].世界林业研究,1994(2):11-17.
[5] 贺义材.日本落叶松无性系选择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07(1):13-15.
[6] 焦云德,赵鲲,秦玉峰,等.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早期选择研究[J].河南林业科技,2005,25(2):9-11.
[7] 祁万宜,黄成名,甘德,等.日本落叶松无性系选择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05(5):1-6.
[8] 马顺兴.日本落叶松无性系遗传变异及早期选择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6.
[9] 赖猛,孙晓梅,张守攻.日本落叶松及其杂种无性系间的物候变异与早期选择[J].林业科学,2014,50(7):109-114.
[10] 杜超群,许业洲,孙晓梅,等.鄂西亚高山区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生长性状变异分析与早期选择[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5,34(3):19-21.
[11] 赖猛.落叶松无性系遗传评价和早期选择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12] 钟岁英,赵奋成,王炳新,等.湿加松无性系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几选择效果研究初报[J].广东林业科技,2011,27(3):14-19.
[13] 孙晓梅.日本落叶松纸浆材优良家系选择及家系生长模型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3.
[14] 杨秀艳,张守攻,孙晓梅,等.北亚热带高山区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定与二代优树选择[J].林业科学,2010,46(8):45-50.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