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基于调查监测数据规划广西的黑叶猴就地保护



编号 lyqk009204

中文标题 基于调查监测数据规划广西的黑叶猴就地保护

作者 阙腾程  宋晴川  李友邦  孟涛  陈盘余  李文华  王爱龙  吴坚宝 

作者单位 1. 广西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 南宁 530003;
2.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
3.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
5. 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6.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7. 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 区管理局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1 

卷号 0

期号 1

栏目名称 学术研究 

中文摘要 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是亚热带石灰岩地貌高度适应物种,也是广西的旗舰物种之一。由于前期保护措施的缺失,广西的黑叶猴数量在21世纪初下降到低点,经过近20年的强有力保护,种群已从低点稳步回升,种群数量增长约145%,由之前的300只左右增长至430~450只。分布于弄岗、江洲、扶绥、大明山、隆安-天等-大新、恩城-靖西-德保、隆林-兴义和龙滩-罗甸单元等8个相互隔离的地理单元,其中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获得了确切的分布证据。针对黑叶猴分布及种群现状,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制定了《广西黑叶猴保护行动计划(2016-2020)》,就黑叶猴的就地保护、廊道建设、种质资源管理、种源调配与放归工作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为下一步的黑叶猴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黑叶猴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调查  监测  保护行动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局项目资助(桂林救预2017001)广西大新县黑叶猴保护廊道建设规划。

起始页码 24

截止页码 29

作者简介 阙腾程(1976-),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及疫病监测。E-mail:qtchpost@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阙腾程(1976-),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及疫病监测。E-mail:qtchpost@163.com

E-mail qtchpost@163.com

分类号 Q958

DOI 10.13456/j.cnki.lykt.2019.12.31.0001

参考文献 [1] HUANG CM,LI YB,ZHOU QH,et al. A study on the behavior of cave-entering and leaving and selection of sleeping sites of a Francois langur group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C]//Conservation of primates in Vietnam. Hanoi:Frankfurt Zoological Soeiety,2004.
[2] 国家林业局.全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3] 吴名川.广西灵长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估计[J].兽类学报,1983(1):16.
[4] 吴名川,韦振逸,何农林.黑叶猴在广西的分布及生态[J].野生动物,1987(4):12-13+19.
[5] 刘万福,韦振逸.广西灵长类资源和保护现状[M]//夏武平等编灵长类研究与保护.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23-132.
[6] 江海声,王骏,李艳红,等.粤、桂、琼、湘四省区灵长类动物分布及地理生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5(3):172-177.
[7]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监测研究报告[R].2001.
[8] QIHAI ZHOU,CHENGMING HUANG,YOUBANG LI,et al.Ranging behavior of the francoisi langur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the fusui nature reserve,China[J].Primates,2007,48(4):320-323.
[9] LI YOUBANG,HUANG CHENGMING, DING PING,et al.Wood Chris. Dramatic decline of Trachypithecus francoisi in Guangxi, China[J]. Oryx,2007,41(1):38-43.
[10] 王振兴,王爱龙,黄恒连,等.广西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黑叶猴种群数量与分布[J].四川动物,2014,33(4):487-492.
[11] 王云豹,罗菊春,崔国发.我国自然保护小区的现状特征分析——以浙、赣、闽三省部分县为例[J].江西林业科技,2006(3):47-50.
[12] 苏萍,梁月芳,覃标.南宁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5):35-39.
[13] FERENC JORDÁN. A reliability-theory approach to corridor design[J].Ecol Modell,2000,128(2):211-220.
[14] 徐碧华,郑志华,刘令峰,等.高速公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分析与生态廊道构建[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7(8):50-53.
[15] MARCELO G.DE LIMA,CLAUDE GASCON.The co-nservation value of linear forest remnants in central amazonia[J].Biol Conserv,1999,91(2):241-247.
[16] 陈智.基于3S技术的黑叶猴生境破碎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17] 史芳磊,杨红喜,唐朝晖,等.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野外放归种源选择[J].科学通报,2014,59(6):529-537.
[18] 严旬.中国濒危动物的现状和保护[J].野生动物,1992(1):3-5.
[19] 李福来,刘斌,史森明,等.朱鹮迁地保护研究[J].生物多样性,1994(1):24-28.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