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香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编号 lyqk007600

中文标题 香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作者 兰延  刘顺 

作者单位 1. 井冈山市林业局, 江西 井冈山 343600;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091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9 

卷号 0

期号 5

栏目名称 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是长江流域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基于目前对城市园林植物组成调查和生态功能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重点整合分析了香樟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使用情况及其生态效益。结果显示,香樟作为湘、浙、赣、皖等省中35个城市的市树,在上海、苏州、杭州、合肥等城市具有非常高的应用频率,是重要的绿化树种和基调树种。香樟具有较高的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一定的杀菌和富集污染物的能力,而滞尘能力相较于各区域其他树种一般或偏弱。因此,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生态因子,合理选择香樟在园林绿化中使用。此外,由于一些城市大面积使用香樟进行绿化,应当构建具有各自城市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

关键词 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园林绿化  景观功能  生态效益 

基金项目 2018年井冈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项目编号:[2018]207)。

起始页码 73

截止页码 77

作者简介 兰延(1988-),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林业生态工程。

通讯作者介绍 刘顺,博士。E-mail:liushun89@163.com

E-mail liushun89@163.com

分类号 S688.9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12.11.0001

参考文献 [1] 孙岩, 杨军, 卓文飞, 等. 生态学理论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15):161-164.
[2] 张鹤, 周君. 济南市木本园林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31(22):148-151.
[3] 李福寿. 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林业调查规划, 2004,29(S1):173-174.
[4] 王万喜, 贾德华. 香樟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北方园艺, 2007,2007(4):144-145.
[5] 吴福川, 袁军, 廖博儒, 等. 中国城市市花市树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9,25(20):192-195.
[6] 张俊叶, 司志国, 俞元春, 等. 徐州市樟树黄化病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7,34(2):233-238.
[7] 孙琳. 合肥市包河区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3.
[8] 史俊达. 杭州居住区植物群落及空气环境质量与景观评价[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3.
[9] 杜艳艳. 合肥市城市景观林群落特征与效益比较分析[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 2013.
[10] 衣官平. 上海公园绿地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及优化模式构建[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9.
[11] 张凯旋. 上海环城林带群落生态学与生态效益及景观美学评价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12] 吕红霞. 上海新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13] 芮文娟. 基于生态效益的上海社区绿地植物群落分析及优化[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4.
[14] 吴志明. 香樟在常德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8.
[15] 朱双营. 重庆主城区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特点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07.
[16] 陈福美. 苏州市主城区道路绿地人工植物群落调查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8.
[17] 程雪花. 贵州省香樟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 农技服务, 2017,34(3):112.
[18] 余永军. 宁德市蕉城区城区景观型香樟观赏特性评价——以滨水公园和山体公园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 2016(3):81-85.
[19] 董延梅.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57种园林树木固碳效益测算及应用研究[D]. 杭州:浙江农林大学, 2013.
[20] 乔小菊. 南京城区园林绿化中常见阔叶乔木树种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生态功能的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16.
[21] 薛雪, 张金池, 孙永涛, 等. 上海常绿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40(3):081-86.
[22] 张艳丽, 费世民, 李智勇, 等. 成都市沙河主要绿化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J]. 生态学报, 2013,33(12):3878-3887.
[23] 吴培衍, 吴艺东, 林天民, 等. 15种珍贵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功能研究[J]. 防护林科技, 2015(11):63-66.
[24] 韩俊永. 深圳市主要园林植物生理生态特性与生态效益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 2005.
[25] 刘敏敏, 黄满红, 杨振乾. 对南方公路常绿植物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43(2):204-209.
[26] 俞莉莉, 梁惠颖, 何小弟, 等. 扬州城市道路部分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 北方园艺, 2012(15):114-117.
[27] 蒙彬. 株洲市几种常用绿化植物滞尘能力初探[J]. 湖南林业科技, 2007,34(4):33-34.
[28] 李艳梅, 陈奇伯, 王邵军, 等.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叶表微形态学解释[J]. 林业科学, 2018,54(5):18-29.
[29] 张家洋, 周君丽, 任敏, 等. 20种城市道路绿化树木的滞尘能力比较[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9(5):113-120.
[30] 陈锦旋. 厦门市常见绿化常绿阔叶树种的滞尘能力[J]. 福建林业科技, 2014(2):57-60.
[31] 吴中能, 于一苏, 边艳霞. 合肥主要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 2001,29(6):780-783.
[32] 李国军, 刘刚, 谢家奋, 等. 荆州市区行道树吸尘能力比较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3(9):10-13.
[33] 张来, 张显强. 安顺市区典型绿化植物滞尘能力与杀菌作用研究[J]. 科技导报, 2011,29(31):48-53.
[34] 谢英赞, 何平, 方文, 等. 北碚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9(1):97-104.
[35] 李恩宝, 刘美华, 吕连宏, 等. 临安市8种绿化植物滞尘能力及光合响应差异[J].森林与环境学报, 2017,37(2):236-240.[36] 贺立静, 周述波, 贺立红, 等. 不同行道树降温增湿及滞尘效应[J]. 北方园艺, 2016(23):83-85.
[37] 李阳, 江广渝, 王海洋. 4种樟科园林树种挥发性物质杀菌能力测定及有效成分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39(6):29-34.
[38] 蒋继宏, 李晓储, 陈凤美, 等. 芳香型植物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 2004,31(3):6-7.
[39] 郭雪艳, 关庆伟, 刘畅, 等. 园林绿化树种香樟叶片的含硫量动态分析[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2(4):19-21.
[40] 刘玲, 汪承润, 方炎明. 淮南市6种典型行道树叶片富集多环芳烃(PAHs)的差异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 2018,27(11):2088-2094.
[41] 聂蕾, 陈奇伯, 邓志华. 昆明市常见植物对大气中氟化物的净化效益[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37(3):123-128.
[42] 周丽, 张秀蓝, 杨文龙, 等. 苏南地区香樟树皮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污染水平及来源解析[J].环境科学, 2014,35(3):1159-1163.
[43] 齐丽, 周丽, 任玥, 等. 我国苏南地区香樟树皮赋存的二(口恶)英类污染特征及来源[J].环境科学研究, 2015,28(9):1362-1368.
[44] 车继鲁, 余树全, 刘晖, 等. 城市绿化树种香樟不同器官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 2017,28(9):2907-2916.
[45] 董冬, 颜守保, 丁晓浩, 等. 特大降雪灾害对淮南市园林绿化树木损害的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 2018(5):834-843.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