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方竹文化与产业:历史与当下的对位——以昭通地区为例



编号 lyqk011132

中文标题 方竹文化与产业:历史与当下的对位——以昭通地区为例

作者 黎良基  王婷 

作者单位 1.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昭通 657000;
2. 昆明市西山区实验中学 昆明 650000

期刊名称 世界竹藤通讯 

年份 2023 

卷号 21

期号 3

栏目名称 竹藤产业 

中文摘要 方竹作为一种特殊竹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与地位,从异类竹种的文化衍生,到与儒、释、道相结合的意象载体,方竹成为集萃德行的“全德”象征。在中国文化史中,方竹留下了底蕴丰富且厚重的文化记录,也存在着以制作手杖为主流、兼及家具与居家用品、乘物容器制作、景观布置的物用形式。文章借助于史籍文献,从产地、文化意味、物用形式等方面对方竹进行考察分析,将历史与文化对位当下相关产品的开发,为方竹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方竹  历史与文化  竹产业  云南昭通 

基金项目 昭通学院2022年度乡村振兴专项课题“传统竹文化与竹文化助推产业发展研究”(xczx2022005)。

英文标题 Connection Between Bamboo Culture History and Contemporary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A Case Study of Zhaotong Region

作者英文名 Li Liangji, Wang Ting

单位英文名 1.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Yunnan, China;
2. Kunming Xisha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Kunming 650000, China

英文摘要 As a special bamboo species, square bamboo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enjoys unique value and statu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h. quadrangularis has become a symbol of full virtue that combines the teaching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In cultural history of China, square bamboo has left rich and profound cultural records, and manifested itself in various forms such as cane making, furniture and household items, vehicle containers, and landscape decoration. Based on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docu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square bamboo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ion area,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material for use, and juxtaposes its history and culture with current product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ecologic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quare bamboo.

英文关键词 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history and culture;bamboo industry;Zhaotong City;Yunnan Province

起始页码 94

截止页码 98

作者简介 黎良基(1993-),男,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法律史、社会经济史研究。E-mail:llj930604@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王婷(1992-),女,二级教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教育研究。E-mail:sgs2580@vip.qq.com。

E-mail sgs2580@vip.qq.com

DOI 10.12168/sjzttx.2023.03.018

参考文献 [1] 何明, 廖国强. 中国竹文化[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2: 354.
[2] 宋濂. 文宪集卷十三[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23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3] 杨宇明, 谷中明, 吴静波. 中国竹文化与竹产业研究[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9: 25.
[4] 髙登. 东溪集卷下[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36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449a.
[5] 冯翊子. 桂苑丛谈[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042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653b.
[6] 邢凯. 坦斋通编[M]//全宋笔记: 第七编八.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15: 206.
[7] 张英.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十七[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993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180c.
[8] 王世贞. 弇州四部稿卷五十二[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79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668a-b.
[9] 陈起. 江湖后集卷十八[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35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941c.
[10] 汪灝. 御定佩文斋广羣芳谱卷八十五: 竹谱[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84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328b.
[11] 刘跂. 学易集卷四[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21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558a.
[12] 吴伟业. 梅村集卷八[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312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083d.
[13] 陈献章. 陈白沙集卷四[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46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135d.
[14] 蔡戡. 定斋集卷十九[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5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753b.
[15] 张宁. 方洲集卷二十六[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4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570d.
[16] 朱彝尊. 曝书亭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318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17] 庄昶. 定山集卷四[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54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218a.
[18] 张咏. 乖崖集卷五[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085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599b.
[19] 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一: 人物九[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524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226d.
[20] 徐铉. 骑省集卷二十四[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085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187a.
[21] 王恽. 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十三[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00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157b.
[22] 范成大. 骖鸾録[M]//全宋笔记: 第五编七. 郑州: 大象出版社, 2012: 41.
[23] 徐宏祖. 徐霞客游记[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593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069d, 0112a.
[24] 王士祯. 居易录卷三十一[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869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707d.
[25] 弘历. 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九[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307册. 中国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0942c.
[26] 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魏武帝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412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553b.
[27] 释赞宁. 笋谱[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845册. 中国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6: 0202d.
[28] 辛弃疾. 稼轩词注[M]//俞樟华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4: 92.
[29] 王世贞. 弇州续稿卷六十[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282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787c.
[30] 周王朱橚. 普济方卷二百七十二: 诸疮肿门[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756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035a-b.
[31] 汪森. 粤西丛载卷十八[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46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608c.
[32] 江燕, 毕先第. 云南古代物产大系[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3: 489-490.
[33] 龙元丽, 杨宇明, 黄启贵, 等. 云南昭通原生竹类分布特征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 2020, 49(5): 136-141.
[34] 史军义, 张玉霄, 周德群, 等. 中国方竹属新品种国际登录成果与意义[J]. 世界竹藤通讯, 2022, 20(2): 75-81.
[35] 方以智. 物理小识卷六: 饮食类[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0867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863c.
[36] 丁波, 殷建强, 刘世农, 等. 金佛山方竹研究进展及其开发利用[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10): 175-178.
[37] 阮元. 云南通志稿卷七十: 昭通府[M]. 刻本, 1835(清道光十五年): 39.
[38] 赵树丛. 桐梓方竹发展记[J]. 中国林业产业, 2020(11): 77.
[39] 栗明月, 焦梦荷, 蒋林树, 等. 竹叶黄酮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前景[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32): 144-149.
[40] 代发文, 杨瑶君, 江奕, 等. 竹纤维饲料原料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饲料, 2020(23): 112-116.
[41] 苏梦瑶. 方竹提取液对铜绿微囊藻竞争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探究[D]. 温州: 温州大学, 2021.
[42] 陈晓薇, 马彬, 陈勇. 基于仿方竹结构的薄壁管耐撞性分析及优化[J]. 机械设计, 2021, 38(5): 57-64.
[43] 陈晓薇, 马彬, 陈勇. 仿方竹电池箱体薄壁管结构优化及耐撞性分析[J]. 机械设计, 2021, 38(1): 78-84.
[44] 仇远. 金渊集卷五[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1198册. 中国台北: 商务印书馆, 1986: 0046d.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