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不同光温处理对“黄金芽”叶片生理的影响



编号 lyqk008492

中文标题 不同光温处理对“黄金芽”叶片生理的影响

作者 张露荷  赵通  黄华梨  张广忠  马和  俞潇潇  梁丹丹  罗文莉 

作者单位 1.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兰州 730020;
2.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兰州 730070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0 

卷号 0

期号 5

栏目名称 学术研究 

中文摘要 为了选择最适宜于甘肃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光温管理的方式,本文以2年生的黄金芽茶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单一棚膜(T1)、单一遮阳网(T2)、棚膜+遮阳网(T3)等3种不同的光温管理方式对黄金芽叶片光合生理学参数、叶绿素、叶片结构、叶片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等的影响,以无棚膜无遮阳网(CK)作为对照。结果表明:T2和T3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T1和CK,且T1的黄金芽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CK;没有遮荫处理的黄金芽第5叶的Pn最高,遮荫后黄金芽不同叶龄(第2叶~第6叶)的Pn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遮荫可以提高黄金芽叶片的淀粉含量;遮荫后黄金芽叶片的栅栏组织的层数增加且排列更整齐紧密。本试验基本表明T3是甘肃省文县碧口茶区幼龄‘黄金芽栽培光温管理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黄金芽”  光温管理  光合生理  叶绿素 

基金项目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光温调控对黄金芽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研究(17JR5RA059)。

起始页码 14

截止页码 19

作者简介 张露荷,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林。E-mail:1030868271@qq.com

通讯作者介绍 黄华梨,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林和自然保护管理与研究。E-mail:gshhl@hotmail.com

E-mail gshhl@hotmail.com

分类号 S571.1

DOI 10.13456/j.cnki.lykt.2019.08.27.0002

参考文献 [1] 李庆会, 徐辉, 周琳, 等. 低温胁迫对2个茶树品种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24(2):26-31.
[2] 王开荣, 李娜娜, 陆建良, 等. 遮荫对茶树品种黄金芽叶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 茶叶, 2012, 38(4):229-232.
[3] 王开荣, 李明, 梁月荣, 等. 茶树新品种黄金芽选育研究[J]. 中国茶叶, 2008(4):21-23.
[4] 何春霞, 李吉跃, 郭明, 等. 4种乔木叶片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树高的变化[J]. 生态学报, 2008, 28(7):3008-3016.
[5] 许芳, 朱晨兵. 种下黄金芽收获贵族茶[EB/OL]. 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zb/20100329/qdzb54195.html,2010-03-29.
[6] 许燕. 6个特色茶树品种(系)光合特性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 2016.
[7] 韩楠, 唐茜, 赖云松, 等. 四川引进的茶树特色品种黄金芽、金光、郁金香的光合特性[J].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28(4):1600-1605.
[8]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李和平.植物显微镜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10] 王学茥.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1] 卢翠, 沈程文. 茶树白化变异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 2016, 36(5):445-451.
[12] 杜颖颖. 新梢白化茶树品种白化机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09.
[13] Wang K R, Li N N, Du Y Y, et al. Effect of sunlight shielding on leaf structure and amino acids concentration of light sensitive albino tea plant[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3, 12(36):5535-5539.
[14] 田月月, 张丽霞, 张正群, 等. 夏秋季遮光对山东黄金芽茶树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3):789-796.
[15] 马娇, 任德勇, 吴国超, 等. 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作物学报, 2014, 40(4):591-599.
[16] Feng L, Gao M J, Hou R Y, et al. Determination of quality constituents in the young leaves of albino tea cultivars[J]. Food chemistry, 2014, 155:98-104.
[17] 李娜娜. 新梢白化茶树生理生化特征及白化分子机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 2015.
[18] Li N, Yang Y, Ye J, et al. Effects of sunlight on gene express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ight-sensitive albino tea plant[J].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2016, 78(2):253-262.
[19] 朱明库, 胡宗利, 周爽, 等. 植物叶色白化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 2012, 24(3):255-261.
[20] 刘志龙, 方建民, 虞木奎, 等. 三种林-茶复合林分中环境因子和茶的光合特征参数的日变化规律[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2):62-67.
[21] 俞继红. 3种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比较[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 29(4):21-25.
[22] 林金科, 詹梓金, 赖明志. 铁观音茶树的光合特性[J]. 茶叶科学, 1999, 19(1):35-40.
[23] 林金科, 赖明志, 詹梓金. 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对生态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00, 20(3):404-408.
[24] 王开荣, 李明, 林伟平, 等.新梢黄化系列茶树新品系性比较研充[J]. 茶叶, 2006, 32(1):22-24.
[25] 张继旭, 张忠锋,刘文涛, 等. 不同光照强度对烤烟中上部叶片结构及物理性状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9, 32(2):322-326.
[26] 陈绍云, 周国宁. 光照强度对山茶花形态、解剖特征和生长发育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1992(3):144-146.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