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马尾松林分结构与有害生物危害的关系



编号 lyqk007215

中文标题 马尾松林分结构与有害生物危害的关系

作者 张鑫  韩久同 

作者单位 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 230032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18 

卷号 0

期号 12

栏目名称 森环森保 

中文摘要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但经常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和危害。通过对不同松林比例与有害生物发生程度的关系分析,对危害程度与树木胸径、树高、冠幅、新梢长度、针叶长度、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长、生理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松林比例,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差异非常巨大,点状混交的林分,有害生物很少发生,几乎不需要防治;其他林分则随着松林比例的增大而危害加重。马尾松受到有害生物侵害后,生长发育受到严重的影响,其规律是:随着有害生物侵害程度的增加,胸径、冠幅、新梢生长量等下降;叶绿素a和叶绿素b等生理指标也呈递减趋势。因此,改善林分结构,避免和减轻有害生物的侵袭,保持森林健康,是今后造林规划与经营管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  林分结构  有害生物  生长量  叶绿素 

起始页码 30

截止页码 35

分类号 S791.248;S763

DOI 10.13456/j.cnki.lykt.2018.07.09.0002

参考文献 [1] 任宪威.树木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2] 周仲铭.林木病理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 束庆龙,杨光道,邹运鼎,等.国外松衰退病原因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3):326-330.
[4] 王鹏.马尾松人工混交林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2005(4):6-7.
[5] 陈昌洁,沈瑞详,潘允中,等.中国主要森林病虫害防治研究进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6] 罗洪,贺珑,邓海斌,等.马尾松毛虫大发生原因与白僵菌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7(23):12-13.
[7] 林书荣.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果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3):100-102+121.
[8] 李燕燕,樊后保,孙新.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生物量的空间结构[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3):215-220.
[9] 林剑榕.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及混交模式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7,5(3):5-8.
[10] 郑丽凤,周新年,江希钿,等.松阔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6,14(4):275-280.
[11] 蒋三俊.寄生蝇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观察[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11):47-48.
[12] 楼枝春,蔡叶相,潘卫斌,等.人工巢箱招引益鸟防治马尾松毛虫试验[J].国土绿化,2004(8):38.
[13] Makay H M,Malcoln D C.Acomparison ofthe fine root component of a pure and mixed coniferous stand[J].Canadian Jourhal of Foresty Research,1998.18:1416-1426.
[14] Kurode K,bo S.Migration speed of pine nematodes and activities of other microb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pine-wilt disease in Pinus thunbergii[J].J.Jpn.For.Soc.,1992,74(5):383-389.
[15] Chou CKS.1987.Crown wilt of Pinus radiata associated with Diplodia pinea infection of woody stems. Eurp J Path,17:398-411.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