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8种云杉属植物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编号 lyqk008467

中文标题 8种云杉属植物叶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作者 李小燕 

作者单位 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 甘肃 张掖 734000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0 

卷号 0

期号 4

栏目名称 学术研究 

中文摘要 通过对8种云杉属植物叶中氨基酸态氮、脯氨酸、叶绿素、蛋白质、MDA含量、POD、SOD、CAT酶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探索云杉属植物的适应性,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8种云杉属植物叶生理生化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蓝云杉(Picea pungens Engelmann.)的氨基酸态氮、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SOD酶活性最高,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的氨基酸态氮、脯氨酸、POD酶活性最低。多方面综合考量,蓝云杉抗逆性表现突出,白扦(Picea meyeri Rehder.)、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 W.D.Xu)次之。

关键词 云杉属  Picea  叶片  生理指标  分析 

基金项目 甘肃省科技厅民生科技计划项目黑河中游荒漠区文冠果改碱固沙技术集成与产业示范(17CX1FG057)和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林木良种补贴项目联合资助。

起始页码 26

截止页码 30

作者简介 李小燕(1968-),正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主要从事森林、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E-mail:lixiaoyan2321@163.com

分类号 S781.1

DOI 10.13456/j.cnki.lykt.2019.04.15.0003

参考文献 [1] 杨金玲,桂耀林,郭仲琛.云杉属树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M].植物学通报,1999(16):59-66.
[2] 蒋雪彬,李建民,高廷玉,等.云杉的演化史及分布状况[J].林业勘查设计,2000(1):30-33.
[3] 王文义,贺永元.引种不同云杉生长规律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3(S1):60-61.
[4] 徐明庆.人工云杉幼林落针病几种重要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9.
[5] 白玉娥,郭连生,田有亮.土壤养分对樟子松和云杉耐旱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J].内蒙古林学院学报,1999(3):6-10.
[6] 敖红.嫩江云杉和红皮云杉对干旱与SO2胁迫的生理响应[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7] 王文平.植物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8(3):9-13.
[8] 张殿忠,汪沛洪,赵会贤.测定小麦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4):62-65.
[9] 仵小南,沈曾佑,张志良,等.水分胁迫对植物线粒体结构和脯氨酸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1986(4):388-395.
[10] 杨善元.关于测定叶绿素含量及a:b值等若干问题[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4):61-62.
[11] 叶济宇.关于叶绿素含量测定中的Arnon计算公式[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5(6):69.
[12] 李琳,焦新之.应用蛋白染色剂考马斯亮蓝D-250测定蛋白质的方法[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0(6):52-55.
[13] 赵世杰,许长成,邹琦,等.植物组织中丙二醛测定方法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207-210.
[14] 陈贵,胡文玉,谢甫绨,等.提取植物体内MDA的溶剂及MDA作为衰老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1):44-46.
[15] 王学奎.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王爱国,罗广华,邵从本,等. 大豆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3(1):77-84.
[17]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8] 芦站根,周文杰,赵昌琼,等.曼地亚红豆杉对自然降温的适应性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4(1):73-77.
[19] 马英姿,梁文斌,陈建华.经济植物的抗寒性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5(4):89-94.
[20] 郭爱华,左宝峰,姚延梼,等.自然降温对雪松叶片中叶绿素及电导率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393-395.
[21] 徐昌杰,张上隆.植物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1):64-70.
[22] 谢吉容,谈锋.自然降温过程中南方红豆杉叶片水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与低温半致死温度的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1-64.
[23] 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84-90.
[24] 王建华,刘鸿先,徐同.超氧物歧化酶(SOD)在植物逆境和衰老生理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9(1):1-7.
[25] 韩阳,王秋雨,韩光燮.植物叶片SOD活性分析及植物抗性等级的划分[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71-74:.
[26] 周晓慧,Joseph N.Wolukau,李英,等.甜瓜蔓枯病抗性与SOD、CAT和POD活性变化的关系[J].中国瓜菜,2007(2):4-6.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