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变迁——基于多源流框架的分析



编号 lyqk008581

中文标题 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变迁——基于多源流框架的分析

作者 涂成悦  刘金龙 

作者单位 1.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天津 300191;
2.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4;
3.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北京 100872

期刊名称 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2020 

卷号 33

期号 5

栏目编号 1

栏目名称 专题论述 

中文摘要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一系列林业政策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经历了从“经济优先”到“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文中从政策过程的视角出发,运用多源流理论框架,分析中国林业政策从“经济优先”向“生态优先”转型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业政策的转型是在问题源流、政治源流、政策源流三者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问题源流由全国性的生态危机和国有林区经济亏损所触发,政治源流是国家执政理念的转变所形成的,政策源流来自可持续发展理念所提供的政策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试验所提供的政策方案;政策源流中的政策试验是中国林业政策得以转型的特别动因。

关键词 林业政策  政策变迁  生态优先  多源流框架  动因  中国 

基金项目 天津市委党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项目委托课题“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创新:地方政府生态治理的行为转变与职能发挥”(19QMWT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县级森林治理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及实践机制”(7197030633)。

英文标题 Changes of China's Forest Policy from “Economic Prioritization” to “Ecological Prioritization”: Based on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作者英文名 Tu Chengyue, Liu Jinlong

单位英文名 1. Party School of CPC Tianjin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Tianjin 300191,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3. Schoo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英文摘要 Forest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has seen the adjustment and changes of a series of forestry policies, which have experienced a historic transformation from “economic prioritization” to “ecological priorit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process, this paper uses the 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forestry policy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the problem stream, the politics stream, and the policy stream. The problem stream is triggered by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risis and the economic loss of the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s. The political stream is form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concept. The policy stream is driven by the policy objectives out of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licy solutions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experiment. Among them, the policy experiment in the policy stream is a special driver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forestry policies.

英文关键词 forest policy;ecological prioritization;multiple-streams framework;motivation;China

起始页码 1

截止页码 6

投稿时间 2019/11/13

最后修改时间 2020/5/7

作者简介 涂成悦,中共天津市委党校讲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森林治理和生态政策,E-mail:tuchengyue@tj.gov.cn。

通讯作者介绍 刘金龙,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治理与林业政策,E-mail:liujinlong@ruc.edu.cn。

E-mail 刘金龙,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森林治理与林业政策,E-mail:liujinlong@ruc.edu.cn。

分类号 F326.20;F326.23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046.y

参考文献 [1] LIU J,LIANG M,LI L,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rest transition pathways of nine Asia-Pacific countries[J].Forest Policy & Economics,2017,76:25-34.
[2] 张建龙.改革开放40年林业和草原建设回顾与展望:在建设现代化强国中谱写新篇[J].人民论坛,2018(33):6-9.
[3] 周生贤.中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前言[J].中国林业,2002(21):24-27.
[4] 周生贤.蝉蜕时期的痛苦与希望:试论新时期林业建设的历史性转变[J].林业经济,2002(7):4-8.
[5] 周生贤.全球生态危机与中国林业跨越式发展[J].中国林业,2001(11):3-9.
[6]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新中国五十年林业改革与发展座谈会综述[J].林业经济,1999(6):70-72.
[7]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五十年(1949-1999)[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8] 崔海兴,温铁军,郑风田,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政策演变探析[J].林业经济,2009(2):38-43.
[9] 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项目组.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十年回顾:成效、经验与展望[J].林业经济,2014,36(1):10-21.
[10] 陈根长.中国林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林业,2000(1):15-17.
[11] 刘明明,卢群群,杨纪超.论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5):1-9.
[12] 陈建成,程宝栋,印中华.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4):139-142.
[13] 马爱国.我国的林业政策过程:由单主体政策过程向多主体政策过程的转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14] 胡鞍钢,沈若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者:中国森林建设之路(1949-2013)[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9(4):63-72.
[15] 王明天,张海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林业政策变化过程及取向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7,30(1):56-60.
[16] 张壮,赵红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政策的演变特征与变迁启示[J].林业经济问题,2018,38(4):1-6.
[17] 潘丹,陈寰,孔凡斌.1949年以来中国林业政策的演进特征及其规律研究:基于283个涉林规范性文件文本的量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7):89-108.
[18] 李周.生态环境治理政策评价[J].林业经济,2001(8):14-17.
[19] 温铁军,李晨捷.宏观经济波动与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1980年代以来我国集体林区三次林权改革分合之路的制度变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6):33-42.
[20] 郑风田,阮荣平,孔祥智.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1):25-32.
[21] 樊胜岳,高新才.中国荒漠化治理的模式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00(6):37-44.
[22] 樊宝敏.中国林业思想与政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3] 胡运宏,贺俊杰.1949年以来我国林业政策演变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21-27.
[24] 曹子娟,罗诚.我国林业政策变迁的制度背景分析[J].林业经济,2018,40(12):95-100.
[25] 胡鞍钢,刘珉.从森林赤字到森林盈余:林业发展转型与绿色新政[J].林业经济,2011(3):7-13.
[26] 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丁煌,方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7] 江泽慧.携林业五十载实践经验融社会新世纪通达智慧: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主要成果[J].中国林业,2002(21):32-36.
[28] 沈国舫.现代高效持续林业:中国林业发展道路的抉择[J].林业经济,1998(4):1-8.
[29] 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项目组.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1] 张建国.论现代林业[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4):2-10.
[32] 贺东航,孔繁斌.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政治势能:基于近20年农村林改政策的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9(4):4-25.
[33] 王西玉.荒山开发治理中的制度、政策和农户行为:山西省吕梁地区拍卖四荒地个案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4(11):3-7.
[34] 靳乐山,吴乐.我国生态补偿的成就、挑战与转型[J].环境保护,2018,46(24):7-13.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