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编号 lyqk009507

中文标题 我国沙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作者 钟心  尤飞  周振亚  胡建忠  张滨  余杰 

作者单位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2. 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83;
3.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北京 100038

期刊名称 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2021 

卷号 34

期号 3

栏目名称 各国林业 

中文摘要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一种有着丰富种质资源的植物,在全球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沙棘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沙棘产业的产业现状、产品开发以及产值等情况,概述了我国沙棘生产和消费的情况,分析了我国沙棘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沙棘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助力未来我国沙棘产业向着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规范化发展。

关键词 沙棘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国 

基金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20-IFND)

英文标题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eabuckthor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英文名 Zhong Xin, You Fei, Zhou Zhenya, Hu Jianzhong, Zhang Bin, Yu Jie

单位英文名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Plant Development Management Center,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3. Seabuckthor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Center, 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Beijing 100038, China

英文摘要 Sea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L.) is a plant with abundant germplasm resources. Widely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ld and rich in resources, it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eabuckthorn industr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output value of seabuckthorn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s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seabuckthorn in China,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seabuckthorn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abuckthorn industry, so as to promot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eabuckthorn industry in China towards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英文关键词 seabuckthorn;industry 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China

起始页码 102

截止页码 106

投稿时间 2020/12/24

最后修改时间 2021/3/16

作者简介 钟心,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区域发展,E-mail:390331773@163.com

通讯作者介绍 尤飞,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区域发展,E-mail:youfei@caas.cn

E-mail 390331773@163.com;youfei@caas.cn

分类号 F326.27,S793.6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1.0014.y

参考文献 [1] 杨文继, 闫朝垒, 林增祥, 等. 我国沙棘化学成份及其功能开发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08,26(5):67-70.
[2] 张爱芳. 陕西沙棘资源建设与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J].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2):140-144.
[3] 刘勇, 廉永善, 王颖莉, 等. 沙棘的研究开发评述及其重要意义[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9):1547-1552.
[4] 胡建忠. 我国沙棘工业原料林品种介绍[J]. 中国水土保持,2019(1):3-4, 71-72.
[5]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7: 303.
[6] 姚娜娜, 车凤斌, 李永海, 等. 沙棘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开发利用概述[J]. 保鲜与加工,2020,20(2):226-232.
[7] 王晓红, 韩继德. 浅谈沙棘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 中国林业,2006(9):23.
[8] 刘雪凌, 权永荣, 陈旭华. 沙棘产品的开发及应用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60-8961, 8987.
[9] 曹肆林, 何义川, 王敏, 等. 沙棘果机械化采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 农机化研究,2012,34(5):12-15.
[10] 金长江. 基于近红外光谱与机器视觉技术的浆果品质检测研究[D]. 哈尔滨: 东北农业大学, 2011.
[11] 张瑞军, 李锴, 吴红雪, 等. 浅谈沙棘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40(3):85-87.
[12] 郭改芝. 山西省沙棘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J].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2):51-53.
[13] 安宝利, 卢顺光. 沙棘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2004(2):12-15.
[14] 廉永善, 卢顺光, 薛硕康, 等. 沙棘属植物生物学和化学[M]. 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80-116.
[15] LU R. Seabuckthorn: a multipurpose plant species for fragile mountains[M]. Kathmandu: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 1992: 60.
[16] 李永海, 孙振华, 关堡, 等. 沙棘基础知识[M]. 陕西: 天则出版社, 1990: 63-69.
[17] 廉永善, 陈学林. 沙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J]. 沙棘,1996(1):15-24.
[18] SWENSON U, BARTISH I V. Taxonomic synopsis of Hippophae(Elaeagnaceae)[J].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 2002, 22(3):369-374.
[19] 卢顺光, 卢健, 温秀凤. 沙棘植物资源分布与营养学应用综述[J]. 中国水土保持,2019(7):45-49.
[20] 赵东晓, 卢顺光, 夏静芳, 等. 2019 国际沙棘发展报告[R]. 北京: 国际沙棘协会, 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 2020: 3-6.
[21] 刘金, 张宗诚. 小浆果将成为我国林果业新的增长点[J]. 科技致富向导,2003(7):5.
[22] 张东, 陈保华. 我国沙棘提取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分析[J]. 青海科技,2010,17(5):12-15.
[23] 刘恒山. 沙棘果实开发的利用[J]. 农产品加工,2010(12):22-23.
[24] 刘正祥, 张华新, 刘涛. 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58-65.
[25] 王静, 卢淑雯, 睢薇. 沙棘的开发及利用[J]. 北方园艺,2001(3):58-59.
[26] 张郁松, 罗仓学. 沙棘资源开发与沙棘黄酮提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3):46-47.
[27] 何士敏, 袁小娟, 汪建华. 中国沙棘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J].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87-92.
[28] 辛玉萍. 青海省沙棘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对策[D]. 西宁: 青海民族大学, 2012: 14-15.
[29] 侯冬花, 张芊. 吕梁地区沙棘资源及产业开发研究[J]. 天津农业科学,2017,23(1):44-46.
[30] 王登亚. 沙棘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2008(3):139-140.
[31] 林赫杰, 陈钰. 沙棘研究现状、开发利用及发展前景[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2):128-130.
[32] 闫双虎. 沙棘种植技术及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20-221.
[33] 胡洁婷. 沙棘产品的开发和制备[J]. 甘肃科技,2012,28(11):135-136.
[34] 冀宝营, 刘晓辉, 孙翠焕, 等. 展望沙棘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J]. 沙棘,2005(4):36-37.
[35] 李亚东, 刘海广, 张志东, 等. 我国蓝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果树,2008(6):67-69.
[36] 胡建忠. “三北”地区沙棘属植物的区域化种植开发探讨: Ⅰ. 沙棘属植物的分布及种植开发的区域化要求[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4-7.
[37] 李亚东. 中国小浆果产业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6: 13 − 24.
[38] 赵汉章. 俄罗斯沙棘育种概况与我国沙棘育种现状和展望[J]. 世界林业研究,1997,10(2):66-72.
[39] 郭学斌. 山西省沙棘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山西林业,2020(2):4-5, 48.
[40] 王梓贞. 俄罗斯大果沙棘林地丰产栽培技术[J].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9(12):10-11.
[41] 丁佳丽. 基于SWOT分析的桦南县白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现代农业研究,2016(9):11-12.

发布日期 2021-03-23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