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sjly202400094
日期 20240818
标题 芬兰修改森林遗传资源迁地保护战略
年份 2024
页码 9
学科分类 220.1070;森林植物学
国别/机构 芬兰
作者 王姣姣
关键词 芬兰 森林遗传资源 迁地保护 森林覆盖率 立木蓄积量 白榆 白蜡树
主要内容
芬兰自然资源研究院(LUKE)网站2024年4月发布报告《芬兰森林遗传资源的迁地保护:当前战略的评估和修改》。本报告是对当前国家迁地保护战略的修改,试图消除知识和保护的差距,展示取得的保护进展,并为制定新的行动计划提供建议。
1.森林遗传资源保护现状
在所有欧盟国家中,芬兰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芬兰的立木蓄积量为 25 亿m3,同时也是欧洲第5大木材生产国。林业、森林管理以及工业木材生产的悠久传统使相当一部分人口能够从森林资源中获得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收入。2015 年芬兰的林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4%,是欧盟成员国中相对贡献最高的。对天然林资源的大量利用,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使得森林遗传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变得非常重要。事实上,遗传多样性是自然选择、适应和树木育种的基础。正因为如此,芬兰在农业和林业部授权并由芬兰自然资源研究院协调的国家农业、林业和渔业遗传资源计划的框架下制定了森林遗传资源的长期保护战略(2020年)。
芬兰森林遗传资源保护的整体目标是保护并增强森林树种的遗传多样性,以支持未来的选育过程和适应性变化,并避免由于过度开发或因生物或非生物压力导致的快速种群减少所引起的长期基因库流失。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原地遗传保护单位 (GCU),在那里,基因型在其自然环境中作为自然或管理下的种群茁壮成长并繁殖。目前,这种做法已应用于芬兰境内7 218 hm2 的“基因储备森林”中。然而,对于那些在连续种群中没有足够多的交配伙伴相互靠近的树种,无法采用原地保护。对于这类树种,采用迁地保护的方式,即通过建立人工种群来实现和增强原本高度分散个体之间的基因流动。迁地遗传保护可以在目标物种的自然分布范围内或范围外动态进行,也可以通过静态方法如冷冻保存或其他形式的基因库来补充,这些基因库用于长期储存森林树种的种质并在必要时使其恢复活力。目前,芬兰动态迁地遗传保护应用于9种树种,共有19个收集区,对于其中2种树种——欧洲白榆(Ulmus laevis)和榆树(Ulmus glabra),动态迁地保护还辅以冷冻保存的方式。
2.迁地保护进展及建议
芬兰高度濒危的欧洲白榆的迁地保护取得了进展,其中很大一部分已被保存在涵盖芬兰整个自然分布范围的动态和静态无性系保藏库。其他一些珍贵的硬木树种也得到了保护,如欧洲橡木(Quercus robur)、挪威枫树(Acer platanoides)和花楸(Sorbus aucuparia)。另一方面,榆树、菩提树(Tilia cordata)和欧洲白蜡树(Fraxinus excelsior)确实存在保护差距。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生物威胁有可能大幅减少了这些物种的种群规模。
在短期内(从现在起的 3~5 年),报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欧洲白蜡树、白榆和欧洲山榆(whych elm):1)将现有的4个保藏库中幸存的欧洲白蜡树无性系个体/家族整合到一个动态的保护单位中进行盘点和抢救;2)建立欧洲白蜡树的静态离体保存方法(例如,低温保存、种子库),以便迅速将其转移到长期的离体保存设施中进行抢救;3)为白榆和白蜡树选择新的保护单位,这些单位具有更优越的场地条件,以取代目前位于派米奥(Paimio)的保护单位;4)白榆和欧洲山榆分别实现了270个和425个无亲缘关系个体的保护目标。
从长远来看(从现在起10~15年),报告建议为未受到直接威胁的物种实现以下保护目标:1)挪威枫树(Acer platanoides):6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2)菩提树(Tilia cordata):1 2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3)橡树(Quercus robur):4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4)花楸(Sorbus aucuparia):4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5)杜松 (Juniperus communis):4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6)鸟樱桃(Prunus padus):400个无亲缘关系个体。
此外,芬兰自然资源研究院强调利用现有的和新的数据资源来完善森林遗传资源的遗传监测和种群遗传分析。此类数据资源应包括:1)DNA 标记和基因模拟工具;2)气候数据;3)生物多样性数据库;4)用于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王姣姣)
资料来源 林业知识产权动态2024年第4期
PDF文件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