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洪湖岸边唱新曲



哺育 孙昌文摄


满湖荷香 孙昌文摄


洪湖“鹤汀凫渚”美景 孙昌文摄

湿地档案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412公顷,
主要保护对象是洪湖水生和陆生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湖泊生态系统。
夏日清晨,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墩水域,野生荷花竞相绽放,成群的白鹭、水雉、须浮鸥抖着翅膀在水中嬉戏。
这与昔日形成鲜明对比。
20世纪90年代末的洪湖,成千上万根竹竿插入水中,大大小小的围网把湖面切割得支离破碎,湖水变臭,鱼类减少,鸟儿飞离。
湿地成“失地”,治理刻不容缓。2005年以来,洪湖全面启动抢救性保护工程,拆除围网、退垸还湖、水岸同治、全面禁捕等一系列保护修复举措密集推出。目前,洪湖已拆除围网18.7万亩、退垸还湖15.97万亩,天然湿地面积增加了56%。
鱼跃鸟翔的生机重现,“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洪湖鱼米乡”的洪湖曲被重新唱响。
渔民上岸稳得住
在洪湖边长大的张圣元,祖祖辈辈以捕鱼为生。后来鱼少了,他就开始捕鸟,因为熟悉水鸟习性,每次都收获颇多。
2002年的一天,老张和村里人像往常一样拿着23支排铳去湖里打鸟,正准备开火时,被洪湖自然保护区巡逻队发现并制止。工作人员对他进行了教育,见他熟悉洪湖情况,家庭也确有困难,便吸纳他为协管员。
放下猎枪,拿起望远镜,老张从打鸟人变成了护鸟人。他把家搬到了保护区阳柴湖水上监测站,无论风雨,每天划着小船在湖上巡护,观察记录鸟类、救助受伤水鸟、制止非法捕鸟……渐渐地,大家都喊他“鸟保姆”。
64岁的老张已退休,但仍时不时来湖边走走,他说:“听见鸟儿叫,心里才踏实。”
在洪湖,更多渔民开始转变。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洪湖18.7万亩围网全部被拆除,所有渔民永久性上岸居住。
“渔民上岸只是第一步,要打破拆了围、围了拆的局面,妥善做好渔民转产安置是关键。”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级调研员曾晓东介绍,洪湖市、监利市政府整合资金约2.7亿元,按照“一套住房、一个工作、一份保障”标准安置渔民。
目前,洪湖已安置拆围渔民3512户12295人,解决安置住房1462套,发放过渡期生活补助近亿元,收购渔民座船1559艘,开展技能培训19期,推荐就业2639人次,并对年满60岁的渔民发放生活补助。
拆除围网不仅改变了渔民的生活,而且还洪湖一片生机。如今,洪湖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野莲面积超过5万亩,鸟类总数超过10万只,白鹤、黑鹳、东方白鹳、青头潜鸭、花脸鸭、粗梗水蕨、野大豆等珍稀动植物重新回归,鱼类种群和数量增长迅速。
执法下湖聚合力
“中午由值守点前往岸线9000亩退垸区、万亩围湖退垸区、东湖渔场退垸区巡查两小时,监测到灰雁约150只、中白鹭约60只……”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桐梓湖保护站的巡湖日志记载道。
洪湖是“千湖之省”湖北的第一大湖泊,水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2017年以来,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在湖上设立桐梓湖、小港、新堤等3个常年值守点,每天对辖区水域范围进行全方位巡逻、执法、监测,24小时不间断值守。
“每次值班5人一组,在湖上待4天。”已巡湖25年的胡先文说,执法下湖真正实现全天候监管,从源头上阻止了破坏洪湖生态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生。
2018年7月15日,洪湖全面禁捕退捕。保护如何维持高压态势?长效机制必不可少。
洪湖设立省、市、县、乡四级湖长,市级湖长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这个工作平台,保护区管理局有力开展了退垸还湖、湖区环境整治、“消劣减五”洪湖水质提升等生态修复工作。
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与地方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建立联合办案机制,开辟行刑衔接绿色通道,形成了规范有序、齐抓共管的依法保护工作机制。几年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约5.07万人次,收缴渔具、渔网4.2万余件,查处涉渔案件79宗,移交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5宗。
“过去围网养鱼时,渔民为了抢地盘经常发生械斗,但因洪湖一湖跨两市,执法难度很大。”桐梓湖保护站原站长吴建感慨道,如今的联合执法模式是他们做梦都想要的。
湿地保护成自觉
头戴遮阳帽,手持长焦镜头,乔茂胜沿着洪湖市官墩村的湿地小径慢慢走过去,“咔嚓咔嚓”,不到半小时拍了十几种鸟。
“这还是少的,冬季更多。”翻看着相机里鸟儿的照片,略显拘谨的乔茂胜打开了话匣子,“近年来,保护区里鸟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们爱鸟护鸟意识不断提高,是鸟儿回归的根本原因。”
乔茂胜是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自2000年开始从事湿地监测、鸟类观测等工作。22年来,他亲眼见证了洪湖生态和村民观念的改变。“现在,大家在路上捡到受伤的鸟,都会主动送回保护区。”
这种生态意识也种进了下一代的心田。2005年,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洪湖市教育局联合编写出版了湿地保护环境教育地方教材《我爱母亲湖》,洪湖市小学3—6年级和初中1—2年级的学生成为该教材的使用者。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系列教材之《美丽的洪湖我的家》出版,被纳入当地小学5年级必修课程。
“课程注重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并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更多人成为洪湖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宣传者。”洪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保护科负责人邓兆林说。
保护洪湖的战役仍在继续。“当前及以后较长一段时间,改善洪湖水质是重点任务,我们将围绕上下游、湖内外、左右岸开展系统治理、科学治理。”邓兆林介绍,计划到“十四五”末期,洪湖水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修复,水生植物覆盖率恢复到30%以上;到2030年,洪湖水生植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水生态功能得到根本改善。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熟悉的旋律荡起,勾连起洪湖的往昔与未来。(刘倩玮 赵辉 邓兆林)
中国绿色时报 2022-09-08

关键词 生态  生物多样性  湿地  湿地保护  湿地修复  自然保护区  鸟类保护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