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草莓教授科技富民



记服务全国的科技特派员、青岛农大副教授姜卓俊
在青岛农业大学,有这样一位教授:
  他,潜心研究草莓生产技术20年,确立的两项关键技术点被作为草莓栽培的重要依据,载入《中国果树志·草莓卷》;首次实现北方地区冬季无加温早熟草莓12月份成熟上市,填补国内空白……
  他,致力推广草莓栽培技术数十载,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区,踏遍了齐鲁大地的大小村镇,四处播撒“草莓种子”,培育出一个个蜚声中外的“草莓专业村”、“草莓专业镇”、“草莓专业县”……
  他就是被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为“草莓教授”的姜卓俊副教授。
  为中国人争口气
  经历了在日本山口县农业试验场一年的研修,1989年一回国,姜卓俊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草莓事业。
  当时,国内的草莓品种单一,品质也不好。他就把日本的“丰香”、“女峰”等草莓新品种引进来,进行品种特性、物候期及适应性、品种比较等试验,为这些品种能更好的“入乡随俗”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他又进行了“山东及北方地区草莓早熟半早熟品种筛选、适宜定植期、保温时期、育苗方法、促进花芽分化技术等研究”。
  1990年,他成功申请到了山东省的科研项目“冬季无加温草莓早熟半早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获得了5000元的科研经费。正是这5000元启动经费,开启了他在草莓研究上的第一个“大发现”。
  1993年,明确了“丰香”、“女峰”等品种在北方地区的定植期和保温期的基础上,姜卓俊系统总结出有关“丰香”等草莓品种在冬季无加温条件下的早熟丰产栽培技术,建立了在寒冷地区无加温条件下冬季早熟半早熟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技术规程,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了北方草莓在12月份收获上市,一举填补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无早熟草莓生产的空白。这一成果在1994年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山东历史上第一个草莓方面的获奖成果。他所研究确立的大棚草莓栽培的关键技术过程———“适宜的定植时间”和“保温时间”,作为草莓栽培的重要依据于2005年被载入中国果树科学的巨著《中国果树志·草莓卷》。
  首战告捷,就此,姜卓俊的“草莓事业”一发而不可收。
  20年,“研究”出一个“草莓大省”
  随着“冬季草莓”技术研究成功与大面积推广,姜卓俊随之又发现了更大的难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草莓种植业起步较晚,大量使用外来品种,草莓品种类型和品种特性不清,导致生产中品种使用的盲目性,致使栽培因品种和栽培模式不配套,与现有生产条件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草莓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经济效益难以提升,制约了草莓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姜卓俊用了10年的时间,开展了《草莓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研究,用5年多的时间,引进、研究、开发和推广了“森格纳”、“茜德拉”等重要的加工出口草莓品种,引进了“甜查理”、“卡玛鲁莎”等果型大、糖度高、耐高温、丰产抗病的优秀鲜食甜草莓。
  针对国内草莓品种的混乱状态,对现有草莓的品种休眠特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依此从宏观上对生产中使用的草莓品种进行了归纳和分类,明确了南方型草莓的品种群,指出了其适用的栽培形式,为生产中正确使用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他还研究了“低温过量”和“结实疲劳”对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防治草莓“低温过量”的调控方法和防止草莓结实早衰的手段,为现有设施条件下的草莓保护地栽培提供了新的技术,系统地总结和提出了适于中国国情的南方型草莓优质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现如今,以南方型草莓优质高产稳产关键技术为载体从国外引进的丰香草莓推广成为国内保护地栽培的主栽品种,占国内栽培面积80%以上。在山东的推广面积达72916公顷,累计经济效益69.63亿元,年出口草莓49400吨,年出口创汇3952万美元,占全国年出口量的63.5%,使山东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和出口大省。
  自1995年开始,他一个乡镇一个乡镇指导建立起来的莱阳市草莓加工出口基地,现在年出口草莓达3万吨左右,占山东出口草莓的69%,占全国的40%,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以上。他的《草莓优质高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也获得山东省农牧业丰收一等奖,中国农业领域最高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为了心中的那个梦
  今年春天,姜卓俊自费去西班牙参加第六次世界草莓大会,他这一次花了32000元,“为的就是投中国的票,扩大中国草莓在世界的影响。”姜卓俊说。
  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赢得了下届世界草莓大会的主办权。
  在姜卓俊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就是要让中国成为草莓大国,彻底摘掉“草莓生产落后”帽子。为了这个梦,20年来,他一边认真搞研究,一边全力进行技术推广。
  从1992年起,姜卓俊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大量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草莓学习班、高效农业培训班、草莓科技讲座,深入草莓产区传授草莓生产技术,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几乎走遍了山东所有的草莓种植乡镇。
  1992年,他首先举办了“山东省草莓学习班”、“山东省高效农业学习班”,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农业科技人员,接受了系统的培训,详细地学习了冬季草莓生产技术,成为山东省发展冬季草莓的骨干力量和星星之火。
  之后,他又相继举办了“江北技术市场草莓培训班”、“新疆草莓培训班”、“江苏东海县草莓学习班”、“淄博蔬菜培训班”等70多个各种形式的草莓技术培训班。在青岛市、烟台市、潍坊市、临沂市、济南市举办过乡镇级草莓培训班130多次。除了讲课之外,多年来他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进行技术指导上万次。
  1994年,为了推广“冬季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他与学校电教中心合作编导制作了《冬季草莓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电视片科教片。该片不仅被中央电视台几次重播、也先后在全国多家地方电视台多次播放,并被中国农业音像出版社收录制作《中国第一部大型农业科普VCD》光盘,在全国各地发行。目前,他已经拍摄制作有关草莓的电视科技片5部。
  为扩大推广效果,他十几次走进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专家热线》栏目,开展技术讲座和咨询,借助电视媒体,使大棚草莓种植技术在省外得到迅速的推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民因草莓而富裕就是我最大的荣耀”
  姜卓俊2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跟踪指导”,不遗余力地现身说法,使他成了广大草莓种植户最贴心的朋友。农民喜欢他,农民更信任他,现在,在山东,草莓“病”了用哪个牌子的药,草莓丰产需要买哪种“肥”,只要姜卓俊一句话,比什么广告都管用。“有事就找姜教授”,更是农民们最常说的,也最常做的事。
  烟台市福山区刘格庄的孔庆官,从10多年前就听姜卓俊的讲座,现在已经成了当地有名的草莓土专家。60多岁的他每次给别人指导完都会加上一句“这都是姜教授传授我的”,他说,有了“姜教授的话”,农民兄弟就更相信你说的。
  莱阳市高格庄现在是国内外最有名的出口加工用草莓专业镇。从10年前一亩加工草莓也没有,发展到目前1万多亩、高峰时达两万多亩的加工草莓基地,这全是姜卓俊手把手指导农民建成的。当地农民说:“10多年来,姜教授从没有一点教授的架子,来到村里,就像我们自家兄弟一样。这么多年来,我们草莓上的事,他比我们自己都上心……”
  的确,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姜卓俊没有一点“教授的样子”,不但下乡时这样,就连他的办公室,他也搞的简简单单、朴朴素素的。他办公室的地面到现在还是水泥地,无论哪里的人来,他讲问题时都是在地上连写带画的,因此他的办公室常常满地都是粉笔字和图画。别人都说办公室很乱,他却说,如果搞得太整洁我想农民是有些不敢进的,为农民服务就是要打成一片才行。整洁未必真效率,那样农民不敢接近你,不利于你的服务。
  20年来,姜卓俊家的电话和手机号码从来没有变化,因为它已成为山东众多草莓种植农民的咨询电话。他说这不能变,变了农民就找不到他了。很多时候,他正吃着饭或半夜正睡着觉咨询的电话就响了。有人问他烦不烦,他说:“越是这时候来电话,越能体现出农民焦急的心情。农民最着急的时候找我,说明他们信任我,需要我……”
  10多年来,许许多多的农民因为姜卓俊的“草莓”而发家致富,许多昔日贫穷的山村,也因姜卓俊而发展成了“草莓专业村”,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日子。但这么多年来,姜卓俊的腰包却一直没鼓起来。不仅如此,搞科研开发、进行技术推广、接待农民来访……粗略的统计,他光为这些就投入十几万元。
  有人不理解,姜卓俊这么多年赔钱赚吆喝,图的是什么?姜卓俊却说:“农民对我的需要,就是我取得的最大成绩,农民因草莓而富裕就是我最大的荣耀。”
  ■新闻背景
  1988年,受山东省政府派遣,姜卓俊赴日本山口县农业试验场,研修蔬菜栽培及加工贮藏。当时,草莓研究是山口县农业试验场一个优势项目,日方指导老师山本熊慈对他说:“中国的草莓种植目前还很落后,搞好草莓将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姜卓俊的心,从那时起,他打定主意:要学好草莓,回国“种”草莓,为中国草莓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建高 陈太安 刘晓华 科技日报 20080813

关键词 科技  科技报务  人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