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树种结构要调整 森林质量要提高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春市林业局局长曾明



“树种单一、结构简单的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是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的表现。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容易遭受病虫危害和森林火灾,并且易发生逆向演替,森林的生态效能也难以正常发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春市林业局局长曾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曾明以广东为例对记者说,广东省有林地面积为1.398亿亩,林木蓄积量3.6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7.4%,森林资源实现了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但是,森林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林种、树种结构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纯林多、混交林少;龄组结构不够合理,中幼林多、成过熟林少;群落结构简单,树种组成不合理,单层林多、复层林少;而且残次林多、优质林分少,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低,平均亩蓄积量只有2.61立方米,平均郁闭度为0.48,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采伐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生态功能等级偏低。
  曾明说,树种结构调整是有效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数量和质量同时增长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及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造纯林,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可以丰富和充实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和多样性,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高效益的生态公益林体系,使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曾明提出,目前,树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生态公益林中郁闭度较低的纯林。广东省级现有生态公益林面积为5175万亩,其中一类林942万亩,二类林2220万亩,三类林2013万亩。由于三类林是针叶纯林且郁闭度较低,生态效能差,因此必须进行林分改造,近期内急需重点改造1000万亩。在我国南方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要因地制宜,大力营造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的阔叶林,多营造混交林并重视间种珍贵阔叶树种。必须加强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选育及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新技术、新品种和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推广,提高林分改造的成效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科技含量。
  曾明强调,树种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尤其是要保证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将生态公益林的树种结构调整、林分改造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李涛 中国绿色时报 2006-2-28

关键词 森林  树种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