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队山高茅栗多, 但结果少, 质量差。过去我们谁也没有把它看成是宝。去年早春, 县林业局工程师王哲理跑遍了我们大队的山山沟沟, 帮助我们制定发展林业的规划。他向我们讲了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大力发展板栗、柿子、核桃的意见和重要意义。他说用高接换头的办法, 可以把茅栗接成板栗, 使它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收入大。他在我们的沪池村搞了一个试点, 接了200多棵板栗, 有的当年就结了果。
今年春天, 王哲理建议我们大搞。他从山东泰安县采来了一批良种板栗接穗, 带领11名经他培训的接树能手, 步行60多里来到我们深山窝, 帮助各户接树和培训技术人员。半个月时间为我们嫁接了两千多棵板栗树, 训练了200多名接树技术员。
去年接活的, 今年普遍结了果, 今年接活的, 新枝梢已长有一米多长, 谁见谁高兴。我们大队有茅栗25万多棵, 如果把它全部嫁接成良种板栗, 一年至少可以收入200多万元, 相当于目前全大队总收入的10倍多。要是科技人员都关心我们山区, 那我们就富得快啦!
河南省洛宁县瓦庙大队党支部书记 王清亮
× × ×
王哲理同志用科学技术帮助瓦庙大队的农民认识了茅栗这个“宝”, 找到发展当地经济的一个门路。这说明, 农民多么盼望科技进山, 山区多么需要科技开发!
我国的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山区资源极为丰富。但是, 类似瓦庙大队那样, 身在宝山不识宝的地方还不少。其原因, 除了过去“左”的思想影响以外, 是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 山区的很多“宝”还未被人们所认识。
山区经济在整个农业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随着党的政策逐步落实, 农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促进科技进山, 对于开发山区越来越重要。瓦庙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话, 反映了山区农民的要求: 盼望农业科技人员都能象王哲理那样, 关心山区建设, 开发山区资源, 让山区建设的步伐迈得更快些。
王清亮 人民日报 19821007
关键词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