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库姆塔格9月17日电(记者 王志恒)我国首次库姆塔格沙漠联合科考队一队和二队今天凌晨1时许在该沙漠西南部的2号营地胜利会合,这标志着联合科考队成功地穿越了库姆塔格沙漠。这是我国当代沙漠学者依靠高科技装备,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南北纵穿该沙漠,实现了三代沙漠科学家穿越库姆塔格沙漠的梦想。
首次库姆塔格联合科考队前方总指挥蔡登谷介绍说,9月10日,联合科考队的61名队员从甘肃敦煌市出发,进入库姆塔格沙漠以来,一边探路,一边开展科考活动。在7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克服2次遭遇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和沙漠地形复杂,行车艰难等不利因素,单车在沙漠中行程达1500公里。
截至9月17日,地质组已基本完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质考察,并揭开了库姆塔格沙漠巨量沙子的来源之谜;地貌组初步探明了我国唯一存在的羽毛状沙丘的形成机理,还首次在该沙漠中发现了两条大峡谷,并在K1峡谷中发现了一眼罕见的泉眼;动、植物课题组初步摸清了该沙漠中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并发现了适合我国广大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沙生植物品种;气象课题组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安装了2台基于卫星数据传输功能的自动气象站和4台常年观测的自动测风仪,这将对持续研究该沙漠气温、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提供珍贵的数据。截至目前,科考队总计取沙样150多份,土壤样品120多个,采集植物标本20多份。
蔡登谷说,更让科考队高兴的是,在7天的科考过程中,队员们数次和不同种群大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双峰驼不期而遇,前后总计见到了30余峰生活在沙漠中的野生双峰驼,并发现在驼群中有不少幼小双峰驼,由此推断这些野生双峰驼在库姆塔格沙漠中生息繁衍状况较好,库姆塔格沙漠已经成为这些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的野生双峰驼生存的乐园。
联合科考队副总指挥卢琦研究员告诉记者,科考队成功穿越库姆塔格沙漠以后,将在2号营地停留5天,分东西两路再次进入沙漠腹地,对库姆塔格沙漠南部的地形、地貌和动植物等资源进行考察,并对发源于阿尔金山的库姆塔格沙漠的水文、水系进行系统考察,力争找到古疏勒河水系曾经注入罗布泊的下伏地层剖面。
蔡登谷说,目前联合科考队预定的科考任务进展顺利,队员身体状况很好,精神饱满,科考活动正在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预计9月25日前后将完成全部科考任务。
首次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考由中国林科院牵头,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资源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新疆沙漠气象研究所等16所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15名后勤保障人员共计61人组成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是我国首次对该沙漠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完)
新华网(18-0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