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梭是“沙漠人参”肉苁蓉的寄主。近年来,在防沙治沙实践中,人们在梭梭林下接种肉苁蓉,成为沙漠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绿色产业 敖东摄
推荐词
梭梭生命力顽强,具有耐干旱、耐严寒、耐高温、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生长于自然条件严酷的三北沙漠地区,并且能蔚然成林,是防风固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沙漠逆转过程中的关键物种,生态作用巨大,被誉为“沙漠卫士”“沙漠植被之王”。 梭梭还是药食两用植物肉苁蓉的寄主,人们利用梭梭树人工接种肉苁蓉,经济效益高。梭梭浑身是宝,其嫩枝叶是沙漠草食家畜的优质饲料,其木材因火旺烟少而成为最佳薪材,有“沙漠活煤”之誉。
树木档案
梭梭是苋科梭梭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别名盐木、琐琐。树高可达9米,树皮灰白色,老枝灰褐色。当年生梭梭枝条绿色或蓝绿色,有关节。叶对生,退化成鳞片状,宽三角形,先端钝。花两性,生长于二年生枝条的侧生短枝上,花期5—7月。果实外围着生5枚膜质翅,状如腊梅,因而梭梭有“沙漠梅花”之称。
梭梭主要分布于北纬36—48度、东经60—111度之间的干旱沙漠地带。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青海北部、甘肃西部、宁夏西北部,通常生长在沙丘、盐碱荒漠、河边沙地。材质坚而脆,根系发达,寿命可超过百年。
一丛丛充满生机的绿色梭梭林,在苍茫荒凉的沙漠地带形成了一道道独特景观。
梭梭生长的沙漠地带,多为固定或半固定沙漠,因为梭梭和许多伴生植物及苔藓、地衣层等限制了沙子的流动。广阔的梭梭林,不仅给居住在沙漠外围的人们带来了宁静和安全,还提供了生活能源,带来了绿色希望。
大面积营造梭梭林防风固沙 敖东摄
逆境生存本领强
天然分布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带的梭梭,它的生长环境条件十分恶劣,风沙肆虐,严寒和酷热皆有,水分和养分极度贫乏。梭梭身处逆境,进化出一套生存的本领。
首先,梭梭种实构造有利于传播繁殖。其果实外围着生5枚状如梅花的膜质翅,有利于随风远播,使得成熟的种实可以随风散落到大漠各处。
其次,梭梭是世界上种子发芽最快的树种。梭梭成熟落地的种子遇到少量水分,在3小时内即可发芽,并快速生长,蔓延成片,生生不息。以梭梭为种群的梭梭地区,约占我国沙漠戈壁总面积的十分之一,达到1.8亿亩。
第三,梭梭的根系发达,主根可扎入地下10米深处,侧根横伸达10米外,以最大限度吸收地下水分及牢牢固定地上植株不被风沙带走。这一本领也正是梭梭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庇护其树下的苔藓和地衣层等伴生植物的巨大生态作用所在。一株成年的梭梭树能固定10平方米沙地,成片的梭梭就可以阻挡风沙,牵制沙丘的流动,形成有生物链的生态环境。
第四,梭梭的叶片是细小的鳞片状,以减少水分蒸腾,保住植株水分。纤细的嫩绿枝取代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梭梭能适应年降水量仅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高达3000毫米的大气干旱。一般树木是“一叶知秋”,而梭梭是“一枝知秋”。梭梭的当年生枝条到秋天就大部分脱落,小部分木质化成为老枝。
第五,梭梭靠近地表的树干木质部发达,有利于耐寒和耐热;基干灰白色,有利于反射光照,避免烈日和炽热的沙土灼伤树干。梭梭在地表温度高达60℃—70℃也能正常生长,能耐零下40℃低温。
第六,梭梭的耐盐碱能力强。梭梭的茎枝内含盐量高达15%,能在含盐量0.2%—0.3%的盐碱沙地生长。
梭梭以顽强的生命力守护着沙漠王国,成为沙漠植被之王。
梭梭嫩枝用以代替叶片光合作用
防风固沙护大漠
我国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20世纪前期,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一度扩张,出现沙进人退的恶劣生态环境。自1978年以来,国家在三北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特别是近20多年来,梭梭被大量应用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并取得巨大成就。
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等原因,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一度风沙四起,环境恶劣,沙进人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为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挺进沙漠大面积种植沙枣、榆树、杨树等人工乔木林,但因受干旱缺水的影响,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些乔木林大面积死亡。随着荒漠化加重,阿拉善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沙尘源地之一,防沙治沙迫在眉睫。人们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选择了以梭梭为主的耐旱沙生植物重新持续造林。
2014年,“一亿棵梭梭”项目在阿拉善地区开始实施。阿拉善盟政府相关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以及民间环保组织、企业家、公众,在阿拉善关键生态区种植以梭梭为代表的沙生植物,从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并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的生活水平。10年来,该项目参与公众6亿多人次,共种植梭梭7000万棵,初步达到了“恢复200万亩以梭梭为主体的荒漠植被,并以此构建阿拉善绿色生态屏障,阻断腾格里、乌兰布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交汇握手”的预期目标。
如今,在阿拉善右旗,构筑了一条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长300公里、腾格里沙漠北缘长260公里的以梭梭林为主的生态屏障,巴丹吉林沙漠东移南侵、两大沙漠“握手”之势得以有效缓解,初步形成了“千里绿障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在阿拉善左旗,梭梭林绵延到了乌兰布和沙漠南缘,犹如一道绿色屏障,挡在沙漠前,守护着黄河和贺兰山。
沙漠中的梭梭 贾建新摄
扎根沙海保绿洲
甘肃省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西缘,也是中国沙尘暴策源地之一,被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夹击”,生存环境严峻,2012年荒漠化接近95%。
民勤人民不能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上下一心治风沙。不少志愿者、企业和民间团体也加入到民勤治沙行动中来。人们总结过去治沙的经验和教训,大力推广“麦草沙障+落水栽植梭梭”“砂石滩地开沟+落水栽植沙生苗木”等科学治沙模式,实施“先压沙,后种树”策略。利用草方格压沙,改善微地貌状况,再在草方格种植梭梭,推广“二次整地、三次灌水”的造林技术。该技术即一棵梭梭的成活需要先挖坑浇水一次,再栽苗,栽后立马淋水一次并回填土,之后刨出沙子挖坑复灌。栽后两年内,还要隔1—2个月浇水一次。两年后,梭梭根系成熟能自然生存。
至今,勤民县通过艰苦卓绝的全民治沙运动,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了以梭梭为主的300公里的防护林带,成功阻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民勤与“罗布泊”渐行渐远。
大漠披绿又生金
除了生态价值外,梭梭给人们带来的经济价值,也使得梭梭在同类沙生植物中“独得恩宠”。
梭梭最重要的经济价值莫过于它是肉苁蓉的寄主。肉苁蓉,别名大芸,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滋补精血,养肝护肝,润肠通便等功效。自古以来,肉苁蓉都是珍稀特产,被誉为“沙漠人参”“西部仙草”,是我国传统十大仙草之一。但肉苁蓉不能独立生长,需要寄生在梭梭的根部,吸收梭梭根部的营养和水分而生长。近年来,在防沙治沙实践中,在梭梭林下接种肉苁蓉,成为沙漠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兴绿色产业。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人们在沙荒地、盐碱地、戈壁砂石地大面积营造梭梭林,并在梭梭林人工接种肉苁蓉,实现了风沙治理、改善生态和沙产业开发的有机结合,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戈壁绿色经济兴旺发展。
在内蒙古阿拉善,自2012年起,全力建设百万亩梭梭肉苁蓉的林沙产业基地,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的产业链。肉苁蓉做成的中药切片、苁蓉膏、苁蓉茶,成为旅客喜爱的伴手礼。沙漠上的梭梭肉苁蓉基地也成了旅游观光的新热点。
浑身是宝惠苍生
梭梭的树干材质坚硬重实,含水量少、易燃烧、火力旺,为优质的薪炭材,有着“荒漠活煤”之誉。
1立方厘米的梭梭木材重量是1.02克,特别耐燃,而且燃烧完全,产生的烟气和灰都特别少。梭梭的火力为木材之首,稍逊于煤,每克木材发热量达18千焦,一吨梭梭材相当于0.7吨煤的发热量。
早在元朝末年的《辍耕录》中就有记载:“回纥野马川有木曰琐琐,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从前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们,都以梭梭柴火取暖和煮食。
梭梭的当年生枝条富含营养,含盐分多,是优良的牲畜饲料,也是当地牧民饲养骆驼、羊的首选树种之一。
沙漠地区绿草稀少,而梭梭的嫩枝叶水分丰富,牲畜都爱吃,是沙漠牲畜的优质口粮,牧民给梭梭起了一个外号叫“抓膘草”。梭梭的种子也是鸟类喜爱的食物,荒漠中的麻雀在繁殖季节几乎是靠梭梭种子为食。
梭梭还可入药。据《哈萨克药志》记载,梭梭全株含挥发油、黄酮苷、酚类化合物,有清肺化痰、降血脂血压、杀菌功效,主治肺脓肿、肺结核、高血脂和高血压。(胡彩颜)
中国绿色时报 2024-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