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种珍稀林如同“种”银行 越“存”越值钱



昨日,大邑县金星乡和平村村民李贵刚家的珍稀林地来了一位重庆来的销售商,面对大量珍稀树种,销售商很快相中了一株胸径达14厘米的“大红朱砂”品种的桂花树,豪爽开价24000元,但桂花树主人却婉拒了。“种上珍稀林就如同‘种’上了银行,树种得越久胸径越大越值钱,只要不是等着钱用,一般不卖!”当天从大邑传出消息,该县率先建成了4万亩我市规模最大的珍稀林产业基地,成功建成了一条珍稀林增收产业链,让林农受益。
如同“种”银行 珍稀林木越“存”越值钱
进入金星乡,明显感觉到树种种类在增加。除了长年的大树成荫,更有近年迅猛发展起来的人工商品林。据大邑县林业园林局专家介绍,这里有香椿、红椿、桢楠、香樟、光皮桦、红豆杉等珍稀树种。和平村村民李贵刚除了在道路旁建起了珍稀林地,连房前屋后的丘陵之上,也遍植了银杏、桢楠、桂花树等,珍稀林地达到了30多亩。
“我们这里,金桂、银桂算是很平常的树种了,在桂花树里,‘大红朱砂’属于高端品种,我们就种了3000株‘大红朱砂’,占了我们家当的一半以上。”李贵刚的妻子张玉琼带着我们,来到了“大红朱砂”林地里,当天被销售商相中的胸径达14厘米的“大红朱砂”就位于林地的中心。记者看到,该树树形挺拔,树冠奇大,如同撑开一把大伞。经初步测量身高4米,冠幅达5米开外。
张玉琼说,这株树已经种植达10年了,非常有感情,所以不舍得卖。她同时透露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种珍稀林,如同“种”银行,随着树龄的增长、胸径的长大可以不断增值。比如目前普遍胸径在8厘米左右,可售2000元,如果长到10厘米以上,售价已经呈几何倍数增长了。以这株胸径14厘米的“大红朱砂”为例,种植10年,成本约在千元以内,可说是稳赚不亏,“利息绝对少不了!”
不愁销路 珍稀林形成增收产业链
记者转了转,发现销售商逐渐多了起来,珍稀林完全不愁销路。省内外来的销售销不仅上门收树,连各种商品林销售运输手续也包办了,不让种树人操心。尽管如此,当地林农同样不急于销售,以种银杏树为例,一般种植5年,胸径在10厘米左右,约售价300元一株,但如果等两年,长到了12或15厘米,售价则分别高达500或1300元一株,让林农找到了增收的窍门。尽管在惜售的情况下,不在少数的林农去年、前年收入均在10万元以上。
除了金星乡,在大邑县悦来镇朝阳村、斜源镇三元场等众多山丘区,目前建成了一条珍稀林增收产业链。据悉,目前该县建起了5000亩珍稀林示范基地,并带动林农共计发展起了4万亩的我市规模最大的珍稀林产业基地。该县拟用5-10年的时间,按规划主要在安西走廊两侧和主要旅游景区周边,再新增4万亩珍稀林。
大邑试点 今年建设400多亩珍稀树种苗圃
记者同时获悉,目前大邑县珍稀林发展模式成为我市典型,有望全面推广。为推动珍稀林发展,当前我市正拟加强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推广,对收集的濒危乡土树种种质资源进行异地保存。由成都市林业园林局牵头,组织专业人士收集本土树种的种子,建立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库。通过实验分析,找到本地优良品种,通过推广,让成都造林更多用本土优良树种。成都市林木种苗站目前正在大邑县试点建设珍稀树种苗圃,今年计划建400多亩。
杨华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2012-05-27

关键词 绿化  造林  生态  种苗  林业产业  花卉  珍稀树种  焦点新闻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