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4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了公捕大会。9名涉
嫌非法猎杀、收购、运输、出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金丝猴的犯罪嫌疑人被
神农架林区检察院批准逮捕。“神农架一号行动”也告一段落。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1983年3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1986年7
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加
入国际生物圈保护网。面积70467公顷,森林覆盖率85%。位于湖北省
西部神农架林区。
“一号行动”来源于一份专题报告,这份举报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存在非法
捕杀金丝猴的行为并且情况严重的报告递到了国务院,朱镕基总理做了批示要
求查办。由公安部林业公安局组成的专案组会同当地警方投入大批警力进行侦
查,很快有所突破。
“究竟是谁给总理写了信?”
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情在猜测和打听,有消息说报告来自于保护区内部。
于是有人说:“这个人八成是胡振林。”除了他,谁会把猴的命看得比人命还重
要?
胡振林对记者拍拍胸脯:“就算我一份。”
“野人”
57岁的胡振林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研所副所长,一个跟金丝猴打了2
0多年交道的人。
在海拔3105米、被誉为华中第一峰的神农架主峰神农顶东南山麓、海
拔2200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水塘,名字叫做大龙潭。
大龙潭边有条简易公路,原本是修来运输砍伐下来的木材的。公路直插神
农架林区最核心区,全面禁伐后,这条路荒芜了。
胡振林的大龙潭科考站设在路边山坳里,这里的三排平房原来是伐木队驻
地,住着40多位林区伐木工。
黄色和白色的野菊花,紫色的沙参密密地盛开在草丛和灌木交接的地方,
甚 因受伤而被养护在急救中心的金丝猴 至淹没了车辙,越野车开过,像船
行绿水之间。灌木的枝条拂过车窗,纤弱温柔得像女孩子的发梢。
两边的山坡上,原始林已经消失,次生林茂密地成长。
那些对原始森林的毁灭性杀戮,随着时间的推移,痕迹已经被新的生命掩
盖。坎坎伐木或电锯刺耳的尖叫也已消失,代之以时而听到的太阳鸟清脆亮丽
的歌唱。
胡振林一家在1984年落脚大龙潭。这时候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
构刚刚成立一年。这对胡振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1962年,19岁的胡振林作为开发神农架第五工程队的筑路工来到这
里修建伐木专用公路。那时候,工作之余他有时出现在密林深处,不是作为一
个做野外观察的自然学者,而是作为一个猎人。
1972年冬的一天,雪后初晴。胡振林和一位猎人出身的工人马洪玉带
着火铳———一种自制的火器上山打猎。林区不少人会做这种武器,所以至今
仍被使用。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一根钢管,里面灌上黑火药。如果用来打较大
型的动物,就“灌铅”,也就是三四条几厘米长的铁条。如果是对付小型动物
如飞禽,就“灌仔”,就是铁沙或者钢珠。
这种武器在一定距离内威力巨大,在“一号行动”破获的案件中,有两只
成年金丝猴就是被这种武器当场射杀,然后被扒皮肢解。
两人的目标是打一只黑熊来改善伙食。现在这种熊已经是国家二类保护动
物。
巴东垭,他们在雪地里发现了另外一种令他们终生难忘的脚印。
胡振林说:“是一行非常大的赤脚大脚印,我把穿着水胶鞋的脚放进那大
脚印里,只有它的一半。我跨上两步,才赶得上它一步的距离。”
马洪玉说,这是用两只腿行走的动物留下的。
阶级斗争的警惕性让他们猜测是不是“美蒋特务”伪装,他们沿着脚印追
下去。脚印通向深山老林,马洪玉怕了,说这可能是传说中的“马熊”,用两
只后腿走路,身体巨大无比,能轻易撕裂老虎和豹子。
山里起雾了,雾中的森林显得诡异。胡振林追着这串脚印,心里感到了恐
惧。神农架有许多关于山中精灵的传说,他的伙伴止步了,在后面喊叫:“我
的天,你快点回来。”
后来神农架传出了发现“野人”的消息,胡振林坚信他看到了“野人”的
脚印,1980年他参加了国家组织的考察队,在神农顶的东南坡寻找“野人”。
这一年冬天,胡振林第一次遭遇了金丝猴。
一群100多只的金丝猴在远处的树梢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一片欢叫。
在那个12月的寒冷灰暗的傍晚,金丝猴火红的毛发在银妆素裹的枝头就像一
团团跳跃的火焰。
“野人”没有找到,考察队撤消了。
胡振林告诉队长,他要自费考察,不是为了“野人”,而是为了金丝猴。
“精灵”
神秘的神农架有很多珍禽异兽,金丝猴是其中的凤毛麟角。
“金丝猴为我国特产的珍贵稀有动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成体
颜面天蓝色,仰鼻,毛长而密,光亮宛如金丝,尾长,是一种体态优美、毛色
华丽的大型猴类。神农架的金丝猴生活在该地区2000—3100米的山地
林间。 ”
1982年9月。漆树沟。
胡振林牵着他的一只大狗和七只小狗崽上山。狗崽们闻到了动物的气息,
不知天高地厚地朝一片树林冲去,一时间满山都是狗叫。
突然,树的叶冠一阵乱动,狗吠中夹杂着“叽咯,叽咯”的报警的叫声。
胡振林赶上去,看到小狗们围着一棵红桦树急得团团乱转,而树上一群4
0来只的金丝猴吓得乱做一团,成年的公猴一个个呲牙咧嘴,尖叫示警,有的
还做出一副要拼死一战的姿态。
胡振林说金丝猴是一种极有种群意识而且勇敢的动物,他曾经从一只豹猫
的爪下救过一只与其天敌奋勇搏斗的成年雄性金丝猴,它显然是为了保卫猴群
安全撤退而孤军奋战的,最后因疲劳过度死去。
胡振林喝住了自己的狗并把他们集合到树下,对狗们下达指令:“树上的
这些猴子都是朋友,以后不准撵。”谁不听话,他就给谁一巴掌。
狗吠嘎然而止,一切归于平静。惊慌失措的猴群刚刚平静下来,它们天生
的好奇心就冒出来了。胡振林看到枝叶间有猴儿探头探脑,这是只幼猴,它的
毛还没有变成金黄,米白色的身体像一个绒球,但两只朝天鼻孔上方的眼睛又
黑又亮。
胡振林看着这个可爱的小东西,小东西也看着他,然后飞也似地跳到母亲
那里去报信。
母亲瞟了胡振林一眼,那表情不以为然,其他的成年公猴也好像认识这个
经常出现的人类。小猴又一次跑来偷窥,发出表达奇怪的叫声“呓呀———”
提起“报警”,胡振林讲了件趣事。金丝猴群无论在迁徙或者休息进食的
过程中,都有强壮的成年雄性充当哨兵和保镖。
一次,胡振林潜伏观察一群金丝猴时被一只放哨的发现了,哨兵立即发出
报警的叫声并且冲到恹恹欲睡、打着盹的猴群中手舞足蹈。几只猴撑起头观察
了一通,没有发现。于是它们便责怪报信的猴子“谎报军情”,好几双爪子在
它头上一通乱敲。
那极其负责的哨兵返回来看了看,再次火急火燎地报警,又被责打。
为了帮它洗清冤屈,胡振林这时在隐蔽处站了起来,猴儿们面面相觑。立
即有猴子去安慰被冤枉的哨兵,为它理毛。然后全体撤退。
胡振林说:“这些金丝猴才真正是山中的精灵。”
从来不知摄影为何物的他筹钱买了相机,开始拍摄这些精灵。1993年,
他还弄了台老旧的红旗牌16毫米摄影机,拍下了神农架金丝猴野生状态的珍
贵影片。
1985年,他的一张金丝猴凌空飞跃的照片在全国野生动物摄影展中得
了二等奖,奖金300元。他把这笔对他来说数目不菲的钱全部买成了柑子、
苹果,背上山插到金丝猴出没地区的蔷薇、箭竹或者树枝上,请猴子们的客。
“今天来看,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会影响金丝猴的食性。”但人与猴群
的交流已经让胡振林深爱这种动物,在几乎没有经费的情况下长期坚持对金丝
猴的观察研究。
胡振林由此变成了一个爬山高手。
1990年,以胡振林为主,一本名为《金丝猴生态行为的观察研究》的
书诞生了。
一位行家看过后说,以专业的角度,论文是稚嫩的。但是这篇研究报告中
有一种震撼心灵的东西———作者笔下充满对金丝猴的爱,像一个慈父在描述
自己的孩子,让那些猴儿们跃然纸上。
悲 情
胡振林的考察报告里,专门调查了神农架金丝猴遭到猎杀盗捕的“血泪史”
———
1964年,一猎人一次出猎就击毙金丝猴32只,三年中共猎杀52只。
还有两人用半自动步枪一天内打死金丝猴20多只。
1981年,巴东县一些人上山捕捉金丝猴19只。
保护区成立后的1984年至1988年,神农架林区木鱼镇的6个农民
捕捉金丝猴18只……
而这么多年中,胡振林等人只发现过3只被自然天敌伤害致死致残的金丝
猴。
所以他得出结论:只有那些愚昧无知、贪得无厌、凶狠残暴的人,才是金
丝猴最可怕的“天敌”。
今年5月20日,“一号行动”中警方解救出两只年幼的金丝猴,被送到
神农架金丝猴急救中心抢救。它们都是在被盗猎者追捕的疯狂逃窜中从母亲的
怀里掉下来,成为盗猎者的战利品的。
然而两天后,两只幼猴相继死去。
参加救护的保护区工作人员杨成森说,小猴最后就像小孩儿一样被他抱在
怀里,这虽给了小猴一些安全感,但无法挽回几个星期的饥饿、恐惧给它的伤
害。
小猴的心跳逐渐混乱逐渐微弱。
这故事令胡振林心碎。他说这些年来对金丝猴的观察和研究伴随着一种深
刻的痛苦:面对对金丝猴本身和其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他无力阻止。
一次他陪着一个做考察的研究人员上山,在公路边就听到有人在砍树。
胡振林扯着嗓子喊:“是谁在砍树?你们知不知道这里不准砍树?”
对方有恃无恐,继续大动刀斧。
胡振林急了,大喊:“再砍我开枪了!”把对方吓得逃之夭夭。
胡振林在山上经常看到盗猎者布下的圈套,这种圈套用长30—40厘米
的细铁丝或者钢索,一头固定,一头做成一个活扣,然后放在金丝猴或其他动
物出没的树枝间、草丛里。
胡振林的儿子胡云峰一次居然发现一个圈套里只挂着一只金丝猴的胳膊。
分析的结论是金丝猴给套住后,被猛兽袭击并吃掉。
于是胡振林一家人见到套子就收回来,目前仅保留下来的就已经是一大捆
数百个之多。
他与金丝猴最美好的交流的记忆止于1986年夏,胡振林上演了一出“琴
酬知音”的好戏。
这天下午,一大群似曾相识的猴群来到了水晶溪边的树林。水晶溪正从大
龙潭科考站的屋边流过。胡振林正在蒸馒头,他听到了熟悉的叫声。
拿着馒头,他冲到院子里,看到不远处的树枝头,上百只金丝猴正在朝他
观望。
“猴儿,来吃馒头。”
猴儿不懂。于是胡振林鬼使神差地跑到屋里弄出一把三弦琴,往院里的石
凳上一坐,叮叮咚咚弹将起来。先是一曲《咱们工人有力量》,接着一首《洪
湖水浪打浪》。
妻子刘翠华看到满树的金丝猴都在眼睛贼亮地盯着胡振林,还有的猴子单
臂挂着看,嘴里还“呓呓”有声。她于是也准备高歌一曲,胡振林坚决不同意,
怕她的歌声吓跑了猴群。这场“音乐会”持续了一小时,直到“乐师”被山上
极厉害的蚊子咬跑。
1987年夏,一伙人为了拍电视,雇佣民工在大龙潭一带采取围撵的方
法,使猴群受到极大惊吓,此后,猴群再也没有回来,再也没有“音乐会”。
“其实,我现在希望猴群越怕人越好。见人就躲也许能让它们少受伤害。”
野外观察情形不容乐观,由于近年来猴群在交配和繁殖季节连续遭到人为
骚扰,母猴带仔的比例在下降,只有原来的30%—40%,这意味着猴群会
继续萎缩下去,如果不能遏止破坏行为的话。
胡振林泪流满面:“我从来不怕那些盗猎的人,不管他们是什么来路,这
事还没有完。”
他说只要猴儿们平平安安,自由自在,他就要不顾一切地斗下去。
据悉,就在“一号行动”结束后不久,有人给中央领导的第二份报告又递
了上去,举报有关职能部门本身存在盗猎围捕金丝猴的违法行为。
“二号行动”随即展开,并且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南方周末》 2000年09月22日
关键词 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