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橄榄坝上



傣家人说, 西双版纳是一只美丽的孔雀, 而橄榄坝就是孔雀的尾巴……
我们从景洪乘船, 沿着碧波如洗的澜沧江顺流而下, 穿过两岸险峻的悬崖峭壁和莽莽的原始森林, 远远地透过泛在江面上轻纱似的雾霭, 便见到了一帧绿色的帷幕——这就是橄榄坝。
下了船, 我们正沿着沙滩走向山坡上的橄榄寨子, 帷幕拉开了——
浓绿深处, 露出了一道金色的飞檐——那是缅寺的一角。接着就在宽大的芭蕉树丛中, 闪出了一座傣族的竹楼。那倾斜而下扁平的屋顶, 传说着傣族人民为了纪念诸葛亮, 而特地把竹楼屋顶做成诸葛亮的帽冠形式。我们刚转身走进寨子, 一阵沁人的清香扑鼻而来, 走不了几步, 小路两边的竹篱笆内伸出了一串串火红的爆竹花、白色的蜜菠萝花、紫色的野菊花、黄色的郁金花……
是呵, 我们正置身在孔雀开屏的羽翼之中了。
寨子里很静, 人们都到坝子上抢收去了。我们正打算找一个人问一下去农场招待所的路径, 蓦地, 有人惊呼: “孔雀、孔雀!”
“孔雀?真的碰到孔雀了?”疑惑间, 只见在竹林半掩的小路上, 闪出了一位挑着水桶的傣族小卜少(姑娘)。她穿着一件天蓝色的紧身上衣, 下面穿着一条绿绒的筒裙, 那盘结在乌黑的发髻辫梢上, 插着一排洁白的花朵, 耳垂坠着一副红宝石般的耳环; 那清秀的脸上镶着一对乌黑的眼睛, 纤细的腰肢走起路来, 婀娜多姿, 简直就象一只正在漫步的孔雀, 美丽极了。
“去问问农场怎么走!”大伙提议去问问路。
我朝着小卜少迎去。
“请问, 农场招待所在那里?”我学着半生不熟的云南话。
姑娘对我这个外乡人望了一眼, 没有回答, 却用手一指那拐弯处的小路。我正迷惑不解, 却又见她向我嫣然一笑: “再往前走, 拐个弯就是罗!”
呵, 她能说一口流利的云南汉话!
“谢谢!”“不谢!”
这位年轻的傣族姑娘说着便放下挑在肩上的水桶, 走向拐弯处的一棵高大的棕榈树下, 为我们指引了去农场的路。她这热情的举动, 引起我们四人同时发出了“谢谢”的感激之情。
“你们是拍电影的?”姑娘象是在我们身上发现了什么, 脸上溢出了亲切的笑意。
“不是。我们是来采访的。”“从北京来?”
“不, 是从南京来的!”“格是挨到上海的南京?!”
“对的。你去过?!”
“没, 我家阿爸去过。格是有座长江大桥?”
“哈, 你好熟悉……”
“我家竹楼上就挂了一张大桥的照片, 可美罗……”
语言是沟通人们心声的。我们一下子被这位傣族少女热情、大方的谈吐吸引住了。这时, 从另一条绿荫深处的大路上, 传来了拖拉机的“嘟嘟”声, 循声望去, 只见在装满了金黄稻穗的拖斗车上, 坐着一群傣族姑娘, 那白的、红的、蓝的、绿的紧身上衣和五颜十色的筒裙, 加上那飘动着的各色纱巾, 就象是一群起舞的孔雀朝我们飞来。而那位小卜少已回到原来的棕榈树下, 挑起了水桶, 向我们招着手, 亲昵地喊道:
“欢迎南京来的客人, 到我家竹楼上喝茶……”
随着这热情的话语, 那苗条的身影象开屏的孔雀一样, 闪进了江边的翠竹丛中……
橄榄坝, 你真是名不虚传的孔雀尾巴!
路桦 人民日报 19811028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