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湿地资源丰富、类型较全,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均有分布,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重要的停歇地。
近年来,天津不断强化重要湿地监管,积极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加强外来物种防控,提升湿地管理能力,逐步实现天津市四大湿地的精准保护和管理,构筑“河流环抱”“湿地围城”的良好生态格局,建设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天津。
湿地资源
2014年1月公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湿地面积为29.56万公顷,其中陆域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率为17.1%。现有湿地自然保护区4处,总面积约87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国家湿地公园4处,总面积70.73平方公里。
天津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重要的停歇地,每年春秋两季过境候鸟达百万只,生态功能十分重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包括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白鹤、白头鹤、丹顶鹤和遗鸥等候鸟在天津湿地栖息。
湿地自然保护地
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设立,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南部,是全市面积最大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48.87平方公里。北大港湿地涵盖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四个湿地大类,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等典型特征,具有较高生态特殊性与综合保护价值,国际湿地专家给出了0.996分(接近满分)的评价,是中国第319号重点鸟区,有记录到此迁徙栖息的候鸟高达28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物种22种,II级保护物种48种。
2020年,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其南部水循环区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
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5年设立,是天津“一轴两带三区”中“七里海—大黄堡洼”湿地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区。总面积104.65平方公里。
大黄堡湿地是一个由芦苇、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解气候、蓄洪抗旱的生态功能,被誉为“京津冀之肾”。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生态系统和鸟类资源,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大鸨、金雕9种,二级保护野生鸟类有白枕鹤、白琵鹭、大天鹅等4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广泛分布。
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
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5年设立,包括团泊湖大部分水域和独流减河部分区域。总面积62.7平方公里。
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湿地水产资源及水生生物丰富,为各种鸟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经观测,鸟类种类从2015年的110多种增加到2022年的200多种,每年过境保护区的鸟类近10万只。主要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黑鹳、大鸨,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大天鹅、小天鹅、白琵鹭、海鸬鹚等。湿地保护区内绿化面积达到3万亩,森林覆盖面积占到16%,典型的湿地生态条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较好的生存繁衍空间,对物种保护尤其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发挥重要的作用。
湿地保护修复
天津市四个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全市“三区两带中屏障”生态保护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印发《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等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系统开展湿地保护修复,持续开展了土地流转、生态移民、生态补水、湿地保护修复等工作,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七里海保护区完成了核心区苇海修复、鸟类保护、湿地生物链恢复与构建工程,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辅助方式修复湿地植被1.6万亩,制定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提供指导和依据。北大港保护区利用芦苇、盐地碱蓬等本土植物恢复湿地,治理外来入侵生物互花米草,结合生态补水和水环境治理,有水湿地面积由2017年的140平方公里增长到目前的260平方公里。
通过对规划实施成效进行监测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珍稀濒危鸟类种群数量上升,植被覆盖度提升,生态系统明显向好,基本上遏制了湿地退化现象。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微信公众号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