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江苏沛县全面推进林改



现代消费导报:林有其主 主有其权 权有其责 责有其利
江苏沛县全面推进林改
本报讯(记者 许凤)江苏沛县县域面积1349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477个行政村,人口120.3万人口。林业用地47万亩,森林覆盖率24.8%。沛县林业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林业产业已成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根据中央、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精神的指示,按照《徐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的部署,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到目前为止,全县23.83万亩集体林地,已全部明确经营主体,其中树随地走的林地23.818万亩,占99.9%,集体林地承包120亩,占0.1%,已均股均利分给了农民,发放股权证301份。全县林权登记发证率100%,集体林地的确权率达到100%,集体林地确权发证面积达到23.83万亩,发证林权1990宗,集体林地确权发证达到100%,股权登记发证率100%。已公示结束。全县15个乡镇的林改工作也全部完成,实现了生态增强、林木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沛县县委、县政府在这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之初,把“明晰产权”这四个字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理解和执行:在组织领导上突出一个“严”字,即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林改,以严密系统的措施办法来推动林改。在安排部署上突出“早”字,就是以只争早夕的精神,做到调查研究早开展,共组方案早准备,实质工作早上手。在群众工作上突出一个“广”字,林改工作的目的意义告诉给群众,把林木经营自主权交给群众。在技术标准上突出一个“精”字。在林木林地勘界确权中,使用“GPS”技术,全面提高了林改内外工作精神。在工作进度上突出一个“快”字,在确保林改工作质量的前提下,从队伍管理、设备保障、激励机制、工作方法中抢时间抓进度,全力推进。在工作质量上突出一个“实”字,为使全县林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在目标效果上追求一个“好”字,始终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质量作为衡量林改工作成败的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精益求精,狠抓落实。
沛县林改工作充分发挥林业增收功能,必须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林业生产的政策体系:林改的第一步做到了“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之后,经营主体应该是林农,同时不排斥其他社会力量的进入和参与。这就需要在法律和政策规范约束下,让有形或无形的市场来配置林木、林地、林权等林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真正建立起依法、有序、高效、合理的林业生产发展新格局,促进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探索建立规范林权流转的政策体系:林权如何买卖?如何流转?应依法依规、公开透明、平等自愿的框架下,不侵占林农利益、不改变林地性质、不损害国家利益为原则。提倡林木林地公平公开交易,坚决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钱权交易,炒买炒卖,低贱买卖等坑农损农、违法乱纪行为。
三、允许和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林业经营的政策体系:林业发展没钱肯定不行。钱从哪里来?有以下几点渠道可提供探索:1、林农自己掏钱自己受益。2、联户合伙共同管理分配。3、拿出林权向社会各方招募合伙入股,收益那双方自愿谈妥。4、转让林权让其他力量掏钱去种树,集体或林农获得转让费。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共同发展的政策平台。
四、建立适应林改形式的科技支撑政策体系:加强对先有林科人员的知识更新、技能培养、管理使用、加大新品种推广、病虫妨治、育苗造林技术指导。同时设立林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开展有针对性的林业科技服务。
五、探索建立涉林新经济组织的政策保障体系:有效的组织开展林业规划、实施、监督、制约,有序、高效的完成育苗、种植、管护、采伐、复垦,林产品流转。倡导组建:1、联合经营经济主体。2、股份合作制林场。3、“公司+基地+林农”。还可以林权转包、承包、租赁、互换等,以推动林业的健康发展。
六、探索建立林改后的农村基层组织运行新机制:首先必须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林业发展的宏观调控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村党委支部、村委会、村小组的民主自治、民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建立和完善林农教育培训渠道、建立健全林区社会稳定等涉及林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
林改刚刚起步,林改永无止境。林改的内容和形式也将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呈多样化,需要我们不断的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握改革的主导权,把林业真正发展成为一个支撑沛县快速发展的大产业。
许凤 现代消费导报 2010-12-08

关键词 林权  体制改革  各地动态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