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舟山市定海区皋泄乡皋泄村因种草莓最多, 而被称为草莓村。全村660多户人家, 560户栽培草莓。 立夏过后, 250多亩草莓地里, 处处叶绿果红, 幽香扑鼻。往日防麻雀吃秧谷的稻草人, 如今立在田间防鸟啄果。 乡科协主席周国钧向我介绍说, 皋泄村是区科委的联系点, 学科技知识, 是这村人最热心的事。去年9月, 区科委请省农科院朱振林老师来村教草莓种植技术。老朱曾两次去日本考察草莓生产。讲课这天, 小学校一间教室挤了79人听课, 妇女们抱着孩子也赶来了, 门口窗外还站满了“旁听生”。讲完课, 村里人一个接一个提问, 这堂课从早晨一直上到中午12点多。下午, 老朱去地头指导, 田埂地边又站满了人。 村里人把学到的科技知识, 应用于生产。他们栽种的草莓, 大多是高垄双株或三株定植, 覆盖黑色或白色地膜, 一部分覆盖茅草。盖地膜, 既能增高地温, 保持土壤湿度, 促进草莓生长, 又能减少烂果。村医疗站的朱昌苏, 蹲在地头, 饶有兴趣地向我讲他的设施栽培法: “我给1000株草莓盖了地膜, 还搭上塑料小拱棚。小拱棚像保护伞, 避雨增温, 草莓长得快, 开摘期比单盖地膜的早10天。” 老周断言, 明年搭小拱棚的户肯定会大增。有一户农民自己搭建一座占地12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 草莓早在春节就上市了, 明年他要扩建4座。这几天, 许多人要求区、乡干部, 给他们多筹办些农用地膜。 科技促效益。据村干部估计, 今年全村可收草莓12.5万公斤, 收入至少50万元。�
朱瑞彪 人民日报 199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