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良种良法提升广西林业质量效益



中国绿色时报4月28日报道(记者 张雷 通讯员 甘剑伟) 这个春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鹿寨县鹿寨林场在退停分场采伐了一片2000亩、8年生的中大径无节桉树林, 每亩平均胸径、出材量分别为17厘米、13.8立方米, 分别高出5年生桉树的50、97。
  胸径16厘米以上的桉树称为桉树中大径材, 没有节子的桉树高品质木材称为桉树无节材。从2008年起, 鹿寨县开始探索延长采伐周期培育大中径材及无节材。目前, 全县有15万亩桉树大中径材林, 其中无节材林1万亩。
  为了种好树, 广西各级林业部门依靠良种良法, 开展多种经营, 探索出一套建设现代林业的资源培育经。
  林木良种奠基础
  走进南丹县山口林场甲尧分场, 大片的杉木林整齐排列在山坡上。
  “这是目前全国生长最快、产量最高的杉木林分。”广西林科院杉木专家陈代喜告诉记者。山口林场的大径材杉木林, 每亩年最高蓄积生长量达2.4立方米, 直追桂南速生桉树的产量, 单株胸径最大的达0.5米。他兴奋地说: “像这样的大径材过去要30-35年才能达到, 现在只需25年。”
  “杉木高产林成功, 最重要的原因是使用了良种。”山口林场副场长黄海仲说, 林场营造杉木林全部采用了自行选育的良种育苗。
  中国桉树看广西, 广西桉树看东门。作为广西最大的桉树苗木生产基地, 东门林场苗圃拥有先进的桉树组培无性系快繁育苗技术、轻基质杯育苗技术和高架沙床采穗圃育苗技术。为保证种苗来源清晰、种源纯正、质量过硬, 苗圃每两年更换一次组培继代苗, 每年选育5个以上高产、优质无性系新品种进行中试与示范。
  30多年来, 东门林场先后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南非等8个国家引进170多个桉树树种(种源), 开展170多项试验, 建立3万多亩试验林, 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林业研究史上桉树试验面积之最, 也是亚洲最大的桉树基因库和全国著名的桉树良种繁育基地。
  如今, 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的桉树新品种大花序桉, 在东门林场引种改良成功。它生长快、材性好, 15年就能达到珍贵树种的价值。大花序桉原产澳大利亚, 有“澳洲红木”之称, 可用于制作高级家具、实木地板、机械构件等。目前, 不少家具生产厂家均对其优良品质表示认可, 市场估价每立方米5000元。
  抚育良法促高产
  高峰林场界牌分场16林班山坡上的400多亩近熟杉木林里, 每隔80米带状套种了20米宽的红椎林。每道墨绿色的杉木带, 紧连一道褐红色的红椎嫩梢带, 交替相连, 仿佛一道巨型的斑马线。
  “红椎有大量凋落物, 有改良土壤和涵养水源的作用, 可帮助杉树改良生长环境。红锥幼苗喜阴, 高大的杉木又是最好的遮阳伞。”高峰林场林业研究中心主任魏国余说, 杉树和红锥是一对天生的“好搭档”。
  在杉木林下, 还隐藏着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华盖木。高峰林场高级工程师马利菠说, 许多珍贵树种幼苗比较娇贵, 经不起强光照射, 有了杉木树荫的庇护, 珍贵树种就噌噌往上窜。“你看, 华盖木才1年多时间, 就长了1.8米高。”
  在松杉林下套种珍贵树种, 巧妙地用空间换时间。杉木大径材如通直树干超过8米, 可做特殊用材, 单株售价达8000元。目前, 高峰林场在松杉林下套种了近万亩红豆杉、格木等珍贵树种。
  造林需要良种苗木, 更离不开精准有效的抚育管护。
  2014年9月, 七坡林场在全区桉树速丰林高产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该场的“冠军林”产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 还创造了桉树商品林亩产之最和年生长量之最。
  “冠军林成功的奥秘是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自治区速生丰产林基地管理站站长李贵玉说, 施肥要认真分析土壤养分, 缺什么补什么。在实际管理中, 七坡林场根据不同的土壤结构研制了4个不同的肥料配方, 精确施肥面积达25万亩, 还建立林地小班跟踪管理系统, 定期定点测土, 及时调整土壤养分, 做到养用兼顾。
  混交经营结硕果
  位于凭祥市的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 上世纪80年代初种下的红椎林每亩初植160株, 现在每亩保留25株, 林下散布着比人高的红椎小树, 还有红椎幼苗, 这些都是红椎母树冬季果熟落地自然生长的。
  从初植到现在, 30多年间经历了3次间伐, 每次间伐都把影响“目标树”生长的“半熟树”砍去。红椎树自然更新能力很强, 果实落下后就地生根长成幼苗, 从中选择优良单株再培养新的“目标树”。这样, 整个林子形成大、中、小树和幼苗共存的大家庭。
  这正是近自然化培育大径材的成功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蒋桂雄说, 无论是种植混交林, 还是改培现有林, 都是变皆伐为择伐, 逐步实现近自然化栽培。
  目前, “改培”方式已在国有林场悄然推开。在派阳山林场公武分场, 有一片500多亩的复层混交林。这片复层混交林造于2012年, 采用“抽针补阔”的方式, 即在松林中带状补植降香黄檀。其经营目标是20年内逐步间伐松树大径材, 形成降香黄檀纯林, 再按近自然方式经营, 成熟一株择伐一株, 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混交”是林场培育中远期大径材林的主要模式。近年来, 派阳山林场不断创新造林模式, 突破“阴阳”搭配的混交原则, 即把强阳性的、生长速度截然不同的松树和桉树搭到一块。远远望去, 只见高大的桉树立在茂密的松树林之中, 层次分明。桉树长得快, 高度比松树高出10米。
  如今, 这片混交林的桉树保存率85以上, 高于全区平均保存率5个百分点。每亩蓄积量已达到4立方米。松树保存率90, 松树林高6.7米, 平均胸径7.8厘米, 每亩蓄积量2.4立方米。“在松树林中套种桉树, 不仅解决了短期收入和长期受益问题, 还实现了以短养长、长短互济, 可以说一举多得。”派阳山林场场长庞赞松告诉记者。
  延期采伐育大材
  “延期采伐”是鹿寨县培育桉树大径材的又一独到模式。
  鹿寨县是广西木材生产大县, 年采伐量达到97万立方米。长期以来, 该县以生产中小径材为主, 大中径材市场缺口190万立方米。2016年12月23日, 鹿寨县召开营林工作研讨会, 推出《优质大径材和无节材定向培育实施》等多个方案。其中提出的桉树经营模式, 要由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向培育中小径材与培育大径材兼顾转变, 突出培育中大径无节材林, 以满足市场需求。
  鹿寨林场是广西培育桉树中大径无节材的先行者。崇岭分场龙马抬头岭林区是延期采伐培育的典型代表。该林区桉树面积3550亩, 2010年种植, 设定采伐年限为8年。
  据林场技术员韦木强估测, 到2018年秋季采伐时, 林区的桉树平均高度可达26米, 平均胸径可达19厘米。每亩出材量将达到19.2立方米, 销售收入达1.44万元, 纯收1.23万元。也就是说, 该林子的平均每亩年销售收入比常规模式高出1537元, 纯收入高出777元, 年亩销售收入、纯收入分别高出常规造林80、185。
  韦木强告诉记者, 两种造林模式的成本一样, 大约2150元。根据每年的监测发现, 该片林子前三年长高, 中间两年长旺, 后一年长粗。预计到第7、8年, 其高度生长将继续放缓, 可达到25-26米, 胸径生长量将继续, 平均可达到20厘米。
  “两茬变一茬, 既省工又赚钱。”鹿寨林场生产股股长廖向军说。按4年的轮伐期经营, 8年要种植两次, 出材量14立方米, 比种一次还少5立方米。多一次种植又多一次备耕、打坎、种植和除草抚育。延期采伐后几年基本不用操心, 管理轻松多了。
  2017年, 鹿寨县开始全面推行桉树中大径材培育规划, 即到2020年培育桉树中大径材50万亩, 10年内扩大到100万亩。
中国绿色时报 2017-4-28

关键词 林业建设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