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在线发表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与制图》。这项成果首次摸清了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分布,绘制了我国东部科尔沁、浑善达克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空间分布图,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温带稀树草原广泛分布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特别是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是该区域经过长期演替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也是我国东部沙地荒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的理想目标。因此,明确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的分布范围,对于荒漠化防治和植被恢复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成果的通讯作者、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卢琦介绍,关于我国温带稀树草原准确地理分布的资料非常有限。此次研究,基于地面调查、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数据,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成功实现了对稀树草原的高效准确识别及制图,并阐明了其在我国东部沙地的地理分布和自然气候特征。
研究显示,该区域温带稀树草原集中分布于科尔沁沙地北部、浑善达克沙地中东部和大兴安岭南麓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区域,主要为榆树稀树草原、槭树/栎树稀树草原和灌丛稀树草原,总面积327万公顷。
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林科院荒漠化研究所首席专家王锋介绍,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识别区域稀树草原分布,从而绘制出我国东部沙地温带稀树草原分布图,并首次以0.5公顷为最小面积单元揭示了其空间格局。
王锋表示,更高精度的识别可以避免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过程中,将稀树草原分布区域误判为“退化森林”或“退化草地”,从而采取错误的生态恢复措施。这项研究为制定该区域生态保护和恢复政策提供了精确的地理数据支持。(吴兆喆)
中国绿色时报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