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9年开始的植树活动已经进行了20多年,先后曾有40
亿人次参加过植树,但我国森林覆盖率由8.9%到13.9%,
仅仅增长了5个百分点,比世界森林覆盖率低约9个百分点。
一棵树好像一个小抽水机,耗水相当于30平方米的草地,
植树不当,反而加重沙化。要防沙先治沙,种树先种草。
与每年沙漠吞掉一个2460平方公里的县相反,内蒙古库布
齐沙漠中出现了一个奇迹,10年时间在沙漠崛起一片10万亩的
绿洲,是上帝之手吗?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曾评价过中国的生态环境:“先
天不足,并非优越,人为破坏,后天失调;局部有改善,整体
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环境质量每况愈下,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后果最为严重的生
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这个结论在风沙狂袭了北京7次之后开始变得与我们愈加贴
近,环境的恶化已不再是离我们遥不可及的,而变成大自然对
我们的残酷报复。
风沙惩罚让我们在绿化成就的沾沾自喜中警醒:为何年年
种树不见树?
我国自1979年便开始大规模地植树造林,经过20多年的不
懈努力,国家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建
成了一定规模的“三北防护林”,京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
到35%,北京人均绿地拥有面积已超过8平方米。从数字看,森
林似乎覆盖了我们美丽的国家,正当我们沾沾自喜于植树成就
之时,大自然又给了我们一记重重的耳光。
痛定之后,每个人都应该思考我们所面临的严峻事实。
我国强沙尘暴呈急速上升趋势,50年代5次,60年代8次,7
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今年风沙已经狂袭了北
京7次。
以沙漠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内蒙古的沙漠将每年
向北京推进20公里,大约50年,在它吞没了呼伦贝尔、锡林郭勒
草原之后,北京将变成“楼兰遗址”,这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真
要退出北京吗?
而与此相对应,我们的植树活动轰轰烈烈开展了20多年,已
有40亿人次参加了植树,如果每人每年种活一棵树,累计下来就
是十分可观的,但我国森林覆盖率由8.9%到13.9%,仅仅增
长了5个百分点。为何年年种树而看不到很多树,反而风沙愈来愈
大?
在以往的报道中,我们大多批评的是边种植边破坏,归罪于
滥砍滥伐。但是,从记者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资料来看,以盲目
随意地乱植乱种来代替科学种植是造成“年年种树不见树”的重
要原因。
以河北怀来、涿鹿为例,这里古代都是牛肥马壮的天然森林
猎场,但近年已成为河北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沙化面积已占全
区面积的32%,沙尘暴天气每年有8至12天,成为风沙袭击北京的
重要发源地,怀来的天漠行将攀过长城侵入北京,沙漠面积每年
都扩展4%以上。
记者参加了至少3次此地的植树活动,发现每次都是匆忙间挖
坑埋树草草收场,而之前的动员宣誓反而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记
者向怀来林业部门进行了了解,在春夏季节,几乎每到周末都有
北京等地的植树队伍到该县植树,林业部门不但要出人力物力予
以支持,还要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组织好民工,在植树队
伍走后赶紧拔出树苗重新返工。
另外,许多自发或集体的植树队伍将植树当成踏青或公费郊
游,留下的是无人料理而来年干枯的树苗和大量污染环境的垃圾。
这些走样儿的植树活动实际反而加重了当地的沙化,许多原
有的植被被破坏。据介绍,目前怀来境内已有15万亩土地沙漠化。
“年年种树不见树”的状况与落后的种树体制也有较大关系。
据林业部门介绍,“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国家给每亩的造林补
贴是5.4元,还不足每亩造林成本的10%,致使造林进度推进艰
难。
另外,市场经济的推进,生态造林建设越来越被群众投入取
向所舍弃,致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滑坡现象严重。已由1986年的
905万亩下降到1992年的399万亩,群众造林积极性已大为受挫。
同时,在造林管理、保护治理等方面也缺乏科学性,没有按
项目化管理,扯皮现象严重。目前,全国造林难成林、成林不成
材问题十分普遍,每年有3700多万亩有林地逆转为无林地或灌木
林地同期增加的人工造林面积已有一半以上因此抵消。
治沙造林专家提醒:不能急功近利,要防沙先治沙,种树先
种草 记者向有关造林专家进行了咨询,发现我们以前的许多植
树观念是错误的,许多植树活动反而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李吉越教授告诉记者,在干旱地区植树尤
其要注意地下水分的合理安排,有人研究过,一棵阔叶树犹如一个
型抽水机,相当于30平方米草地的耗水量,如果在干旱地区不合理
植树尤其是高密度植树反而使其土壤日益缺水,久而久之沙化严重
,原来的树也会死掉。因此,植树时一定要根据林业部门的规划安
排有组织地植树,更不要盲目自发植树。另外在植树前要先期进行
植草固沙,保持水分,在草被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安排植树,而且
也要植一些适合当地土壤和固沙作用明显的树种。
西南林业大学的王克勤认为,目前我国现存的人工造林植被由
于类型选择不当、植树密度过大等问题,造成严重的人工林土壤退
化、沙化加剧,久而久之导致大面积干枯死亡。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邢兆凯向我们介绍了该所在华北地区治
理沙丘、植树造林的一些经验,他说,流动沙地需要先进行固沙后
再造林。首先将流沙包围起来,沿着沙丘周围栽植防沙林带,树种
多用杨树等,然后封沙育草,禁止打柴草和放牧牲畜,再栽植一些
固沙灌木等。
必须更新的绿化观念:“社会林业”“一助一”
在风沙日益肆虐的淫威下,1999年,团中央、水利部、国家林
业局和中国青基会等开始共同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引进国际
先进的项目法人负责和社会林业的概念而引起社会的关注。
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成员、中国青基会副秘书长
涂猛向记者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的目标是“社会林业”的制
度创新。运用“一助一”的捐助模式,即按5元钱一棵树,200元一
亩林的标准,面向社会筹资,捐款人和树木、种树农民直接挂钩。
谁种树、谁拥有。出资人、种树人都有积极性。对农户的资助实行
边干边付钱,分4年拨付,第一年,造林、种树,验收合格后拨付
30%;第二年,树木成活率达90%以上,付20%;第三年,养护、
补种合格后付20%;第四年,成活率达到85%,再付30%。
另外,“保护母亲河行动”在项目管理上,实行报批立项制、
项目法人制等科学管理方法。如最先启动的河北怀来、涿鹿两个项
目,怀来、涿鹿县政府分别是项目法人,由其申报,全国领导小组
实地考察同意后立项实施。
这些全新的种树理念极大带动了社会和农户的参与热情。据保
护母亲河实施办公室提供的数字显示:目前,全国“保护母亲河行
动”已接受社会各界捐款3000多万元。开展一年多来“保护母亲河
行动”初见成效,公众捐款正变成绿色屏障。在乐山项目区,记者
看到去年3月种下的竹子、桉树等已长到两米左右高。据当地林业
部门介绍,项目建成后,将使当地森林覆盖率由27%提高到31.3%。
另据记者向怀来、涿鹿了解的情况,两地各有5000亩的“保护
母亲河行动”项目林,去年树木成活率达到98%,而以前造林当年
成活率仅为75%。
看来,制度的创新为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等生态环境治理
开辟了新途径。
恩格贝的启示:愚公治沙之沙产业追求
恩格贝,位于我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西段,近
年这里出现了一个人间奇迹:沙丘横亘的旷野上出现了一片鸟语花
香、绿树参天、米香果丰的沙漠绿洲。1999年秋,记者随中日沙漠
绿化行动的150余名志愿者亲身感受了恩格贝的奇迹,学到了很多以
前不知道的治沙造林知识。
在治沙造林专家的指点下,志愿者从“打草方格”固沙开始学起,
把干草按经纬方格埋入沙中,然后撒上草籽。专家告诉记者,“打草
方格”和围栅栏是目前固沙最有效的方法,固沙后才能保持水分。在
经过1至2年后,草方格中会渐渐长出绿草,之后便可以在草方格中种
树了,树苗在水分被保持的草方格中成活率大大提高。恩格贝人就是
利用这种方法一点点地把沙丘固住,一点点让沙丘变绿,又慢慢在防
沙林中垦荒种植经济作物,经过10年,这里栽活了200万株树木,绿化
了10万亩土地,放养了4000只绒山羊,繁殖了300只鸵鸟……
作为创造这一切的灵魂人物王明海和94岁的日本老人远山正瑛,
他们把治沙当作毕生的精神追求,把治沙当作一种产业,他们为恩
格贝带来的不仅是愚公治沙的精神,更难得的是他们一贯的沙产业
追求。他们没有去单纯地改变绿化数字,不贪多,从一个个草方格
开始固沙、种草、植树,从最初的建设种草基地到大面积固沙绿化
植树,再到发展沙漠产业,生产沙漠矿泉水,养殖鸵鸟,兴建果园
,兴建拦洪坝,沙漠产业的收入再投入沙漠治理,生态逐步向良性
循环方向发展。
多年来,在远山老人的发动和感召下,已有5000多名日本和近
万名中国志愿者来到恩格贝,每人种下100棵树,因为他们相信环
境的恶化是全人类的灾难,他们不希望恩格贝的风沙漫过大海吹到
东京吹到江南。
一位记者最近大声疾呼:让沙尘暴来得更猛烈吧!我们为这位
记者的忧虑而深思,大自然的丑陋面目已提醒我们,如果不引起高
度警惕,不珍惜自然,善待自然,他的诅咒也许会变为事实。
后记:
可喜的是,我国政府已充分注意到风沙和绿化的严重问题,今
年西部大开发也提出将退耕还林作为重点工程。西部174个县将在
今年退耕还林515万亩。4月15日,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防沙治沙
工程由国家林业局编制完毕,待国家计委审批后将全面启动。
(北京青年报 200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