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林业行业动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吃生态旅游饭 走绿色发展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波密县古乡古村依托318国道穿境而过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国道旁建起家庭旅馆,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古村家庭旅馆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旅游服务、客运、旅游产品销售等获得收入410余万元。这是古乡湖边、318国道旁的家庭旅馆 新华社记者 李鑫摄
  “在这边生活挺好的,环境优美,收入也多。”山南市错那县勒乡的拉姆开心地说。随着近年来勒乡旅游业的逐渐兴起,拉姆在姑姑的鼓动下也来到勒乡,利用姑姑的房子开起了小饭店。
  得益于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全区,像拉姆这样吃上了“生态饭”的农牧民群众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93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2亿元。青山绿水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发展、稳定、生态”确立为自治区的“三件大事”,把“和谐稳定、安全生产、生态保护”确立为自治区坚守的“三条底线”,全区各族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殷殷重托,认真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大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推进美丽西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这几天,30多岁的普次仁格外忙碌,他是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雪乡护林员,每天的任务是巡视林园,近期还要组织乡民种树、浇水。“保护林园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政府还给我们补助,我会尽心尽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普次仁说。
  在全区,像普次仁这样的生态岗位有60多万个,保护着全区120多万平方公里上的山山水水。通过深入实施国务院批准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我区累计落实资金107亿元,实施了退牧还草、湿地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等3大类10项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316亿元。同时,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特别是近年来,全区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处,面积达到41.22 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35%。国家重点保护的125种野生动物和39种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不仅是黑颈鹤,很多野生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园。
  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效益凸显
  为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和生态文明建设,我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西藏目标,全面启动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生态市(地)等美丽西藏细胞工程生态创建工作。
  近几年来,拉萨市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山南、林芝、日喀则市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已命名自治区级生态村2373个、生态乡镇213个、生态县17个。林芝市、巴宜区、亚东县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市、县。
  通过10多年来的生态创建工作,我区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显著增强,社会各界生态文明观念逐步树立,为全面建设美丽西藏打下了坚实基础。
  西藏仍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西藏美就美在它的原生态,在这样纯净的地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喝着干净的水,感觉特别幸福。”5月12日,来自北京的资深游客黄女士说。
  近年来,我区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各级各部门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实行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全面禁止砂金矿开采,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序推进水电资源开发,严格实行重点资源开发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监管,将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两不误。
  中科院和相关部门的监测评估显示,西藏高原各类生态系统结构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定向好,水、气、声、土壤、辐射及生态环境质量均保持在良好状态。主要城镇环境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雅鲁藏布江、怒江、羊卓雍错等主要江河湖泊水质保持在I或I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无黑臭水体。全区的森林、草场、湿地、冰川、雪山和野生动植物等得到了有效保护,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
  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记者 李梅英)
西藏日报 2019-05-21

关键词 生态  森林资源  森林旅游  林业产业  图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