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lyqk009118
中文标题
民勤荒漠区黑果枸杞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作者单位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2.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 甘肃 武威 733000;
3. 武威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甘肃 武威 733000;
4. 武威市林果业管理办公室, 甘肃 武威 733000
期刊名称
林业科技通讯
年份
2020
卷号
0
期号
10
栏目名称
学术研究
中文摘要
为了解民勤荒漠区野生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种群空间分布特征,阐明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本研究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不同土壤类型、不同龄级黑果枸杞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黑果枸杞个体主要集中在Ⅰ、Ⅱ龄级,整体上呈稳定性种群。在半固定沙地,各龄级均为随机分布、之间表现为无关联;在壤土地,随着龄级的增加由集聚分布趋于随机分布,Ⅰ、Ⅱ龄级与其它龄级之间,在中等尺度下均表现为正关联;在盐碱地,仅Ⅰ龄级在中等尺度上为集聚分布,其余龄级在各尺度上均为随机分布,且Ⅰ龄级与其它各龄级表现为无关联。总体上,研究区黑果枸杞种群年龄结构呈稳定状态,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存在着显著的尺度效应,这与其繁殖特性、生境密切相关。
关键词
黑果枸杞
Lycium ruthenicum Murr.
点格局分析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民勤荒漠区
基金项目
甘肃省武威市科技计划项目(WW190108)。
起始页码
14
截止页码
20
作者简介
张鹏(1985-),研究生,林业工程师,从事防沙治沙及荒漠化植物生态学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
分类号
S567.1+9
DOI
10.13456/j.cnki.lykt.2019.09.05.0004
参考文献
[1] 张金屯. 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0-134.
[2] 张文辉. 裂叶沙参种群生态学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8:82-93.
[3] GREIG-SMITH P.The use of random and contiguous quadrats in the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J].Ann Bot,1952,16(62):293-316.
[4] Dale MRT.Spatial pattern analysis in plant ecology[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80-95.
[5] Kershaw KA.A Study of pattern in certain plant communities[M].U.K:Thesis University of Wales,1957.
[6] Lloyd M. Mean crowding[J].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1967,36(1):1-30.
[7] MOORE G P. A test for non-randomness in plant populations[J]. Ann Bot, 1953, 17(65):57-62.
[8] 任珩.高寒退化草地西北针茅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9] 杨持.羊草草原群落水平格局的研究Ⅱ——邻接格子样方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2):245-254.
[10] 杨在中,郝敦元,杨持.植物群落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1984(3):237-247.
[11] 郑元润.不同方法在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1997(5):480-484.
[12] 刘俊霞.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花棒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群落特征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
[13] Ripley B D. Modeling spatial patterns (with discussion)[J].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77(B39):172-212.
[14] 张金屯.植物种群空间分布的点格局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1998(4):3-5.
[15] 王本洋,余世孝.种群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5(2):235-241.
[16] 陶冶,张元明,吴小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白茎绢蒿和准噶尔沙蒿种群多尺度多参数空间分布格局[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11):3019-3026.
[17] 张瑾,陈文业,张继强,等.甘肃敦煌西湖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优势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J].中国沙漠,2013,33(2):349-357.
[18] 匡可任,路安民.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19] 刘媖心,杨喜林,姚育英.中国沙漠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2:146-147.
[20] DAVID N F,MOORE G P. Notes on contagious distributions in plant populations[J].Ann Bot, 1954,18(69):47-53.
[21] 杨洪晓,张金屯,吴波,等.毛乌素沙地油蒿种群点格局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6(4):563-570.
[22] 常兆丰,赵明,韩福贵,等.民勤沙区几种荒漠植物群落的现实生态位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1):165-173.
[23] 郭树江,杨自辉,王多泽,等.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3):92-96.
[24] Adrian Baddeley,Rolf Turner. Spatstat:an r package for analyzing spatial point patterns[J].J Stat Softw, 2005, 12(1):1-42.
[25] 王恩军,李善家,韩多红,等.中性盐和碱性盐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6):64-69.
[26] 郭春秀,姚拓,马俊梅,等.石羊河下游不同类型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J].草地学报,2017,25(3):529-537.
[27] 陈海魁,蒲凌奎,曹君迈,等.黑果枸杞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利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5):155-157.
[28] 林丽,张裴斯,晋玲,等.黑果枸杞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3,24(47):4493-4497.
[29] 戴国礼,秦垦,曹有龙,等.黑果枸杞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特征[J].广西植物,2013,33(1):126-132.
[30] 何文革,那松曹克图,吾其尔,等.新疆焉耆盆地黑果枸杞自然分布特点及其生物特性[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34(4):59-63.
[32] 章英才,张晋宁.两种盐浓度环境中的黑果枸杞叶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65-367.
[33] 曹晏宁,史利莎,韩烁,等.科尔沁沙地植被恢复中差不嘎蒿种群不同龄级个体的点格局分析[J].植物学通报,2008(4):437-442.
[34] 王国严,方江平,许新勇,等.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旱沙地砂生槐种群结构与点格局分析[J].中国沙漠,2010,30(5):1092-1098.
[35] 张璞进,清华,张雷,等.内蒙古灌丛化草原毛刺锦鸡儿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J].植物生态学报,2017,41(2):165-174.
[36] 张鹏.民勤荒漠区黑果枸杞群落种间联结性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37] 李海东,沈渭寿,方颖,等.雅鲁藏布江中游河岸带几种主要沙生植物种群点格局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11,35(8):834-843.
[38] 付贵全,徐先英,徐梦莎,等.民勤绿洲边缘两种生境红砂种群空间格局及关联性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6,39(1):112-121.
PDF全文
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