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 科信所期刊全文

我国林业鼠(兔)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编号 lyqk009469

中文标题 我国林业鼠(兔)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 温玄烨  董晓波  卢修亮  常国彬  王巧申  林晓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沈阳 110034

期刊名称 世界林业研究 

年份 2021 

卷号 34

期号 2

栏目编号 2.0

栏目名称 各国林业 

中文摘要 林业害鼠(兔)是我国4大类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危害,探讨其分布范围、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对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中论述了我国林业害鼠(兔)的主要种类、发生现状、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并简要回顾了不同防治措施的发展历程,总结归纳了取得的防治效果及近年来涌现出的新技术、新药剂,指出了当前在我国林业鼠(兔)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将来林业鼠(兔)害防治研究设想,以期为我国林业鼠(兔)害防治技术的后续研究和科学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鼠(兔)害  发生概况  防治技术  中国 

基金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推广项目“林区湿地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林科推验字[2018]47号)

英文标题 Research Progresses in Occurrence Statu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Forest Rodents in China

作者英文名 Wen Xuanye, Dong Xiaobo, Lu Xiuliang, Chang Guobin, Wang Qiaoshen, Lin Xiao

单位英文名 General Station of Forest and Grassland Pest Management, National Forestry and Grassland Administration, Shenyang 110034, China

英文摘要 Forest rodent is on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of forest pests in China, which has brought serious harm to forest production and ecological improve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its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main species, occurrence status, distribution scope and harm degree of forest rodents in China,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different control measures adopted, and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rodents. This study is propo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ollow-up study of rodent control in China.

英文关键词 forest rodent;occurrence status;control technology;China

起始页码 91

截止页码 95

投稿时间 2020/6/16

最后修改时间 2020/10/14

作者简介 温玄烨,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业鼠害防治技术研究,E-mail:397803265@qq.com

通讯作者介绍 林晓,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E-mail:fangzhichu@163.net

E-mail 林晓,fangzhichu@163.net

分类号 S764.5

DOI 10.13348/j.cnki.sjlyyj.2020.0104.y

参考文献 [1] 董晓波, 尤德康, 常国彬, 等. 我国森林鼠害的发生及防治现状[J]. 中国森林病虫,2003(6):37-40.
[2] 宋玉双, 岳方正, 崔振强, 等.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动态分析: Ⅰ. 鼠类和兔类[J]. 中国森林病虫,2018,37(3):41-44.
[3] 韩崇选, 杨学军, 王明春, 等. 农林啮齿动物灾害环境修复与安全诊断[M].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4-33.
[4] 周延山, 楚彬, 马素洁, 等.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J]. 动物学杂志,2016,51(5):734-742.
[5] 何志瑞, 何登宁, 杨彦峰, 等. 林区中华鼢鼠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J]. 科学种养,2016(7):30-32.
[6] 董茜.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海拔东北鼢鼠分布动态调查[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2):122-123.
[7] 国廷杰, 任冬, 于海城, 等. 东北鼢鼠综合防治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9(5):11-13.
[8] 舒红. 辽宁省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2019年趋势分析[J]. 吉林农业,2019(12):34.
[9] 陈梦, 刘忠军, 刘萍, 等. 新疆准葛尔盆地周缘森林鼠(兔)害综合防控系统研究[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7: 151 - 154.
[10] 李惠萍. 草兔形态地理变异[D].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中心.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信息管理系统[DB/OL]. [2020-02-19]. http://os.forestpest.org/.
[12] 李晓冬, 王越, 周艳涛, 等. 2019年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20年发生趋势预测[J]. 中国森林病虫,2020,39(3):25-27.
[13] 李田明. 中华鼢鼠在天水市秦州区山区的活动规律及为害特点[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23):25.
[14] 毕敬豆, 李卫伟, 郭燕菲, 等. 中华鼢鼠的生态及其在山西省的分布[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1):32-35.
[15] 李桂琴. 白银林业鼠害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J]. 甘肃林业,2019(5):44-45.
[16] 包延东. 甘南草原主要鼠类发生现状及其防控技术研究[D].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17] 郑桂芬, 徐来超, 李莉. 吉林市主要森林害鼠群落生态研究[J]. 防护林科技,2016(6):37-38.
[18] 李琳, 胡晨阳, 彭磊, 等.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梭梭林大沙鼠危害风险分析[J]. 中国森林病虫,2019,38(6):16-19.
[19] 马涛, 郑江华, 温阿敏, 等. 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的荒漠林大沙鼠鼠洞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以新疆古尔通古特沙漠南缘局部为例[J]. 林业科学,2018,54(10):180-188.
[20] 程文祥, 刘劲松. 雅安市雨城区赤腹松鼠的风险性分析及防控对策[J]. 四川林勘设计,2019(3):63-67.
[21] 韩崇选, 杨学军, 王明春. 林区鼠害综合治理技术[M]. 陕西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64-67.
[22] 肖祥发, 张成初, 高长恕, 等. 16例急性磷化锌中毒之初步临床观察[J]. 天津医药杂志,1965(3):206-207.
[23] 张风书, 张维华. 羊磷化锌中毒病例[J]. 畜牧与兽医,1958(3):154.
[24] TOSH D, SHORE R, JESS S, et al. User behaviour, best practice and the risks of non-target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us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1, 92(6):1503-1508.
[25] 高志祥, 施大钊, 邱俊荣, 等. 抗凝血类灭鼠剂抗性检测方法的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88-90.
[26] 张春美, 金建丽. 改进型P-1拒避剂防治害鼠研究报告[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
[27] 刘晓辉. 我国杀鼠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植物保护,2018,44(5):85-90.
[28] 王克琴, 郭发新. 世双鼠靶地芬诺·硫酸钡成品颗粒剂防治高原鼢鼠田间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9):140-141.
[29] 白鸿岩, 常国彬, 胡晨阳, 等. 人工投放地芬·硫酸钡饵剂防治梭梭林大沙鼠试验初报[J]. 中国森林病虫,2020,39(4):41-44.
[30] 陈谊, 张彩菊, 蒋洪. 胆钙化醇灭鼠剂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4,20(3):282-286.
[31] 刘强, 梁雷, 陈忠林, 等. 木醋液制作避鼠药的应用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3):244-246.
[32] 朱松年. 环保型防蚁、防鼠忌避剂在电缆护套料中的应用[J]. 电线电缆,2005(4):32-35.
[33] 陈晓宁, 陈雅娟, 王京, 等. 复合不育剂EP-1对雄性棕色田鼠的抗生育作用[J]. 陕西林业科技,2015(3):10-12.
[34] 卜书海, 郑雪莉, 张宏利, 等. 牛膝总皂甙对早孕小白鼠的繁殖毒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34-38.
[35] 赵玉根, 门晓光, 王志平, 等. 智能捕鼠器和人工地箭捕杀中华鼢鼠技术[J]. 山西林业科技,2016,45(3):40-41, 65.
[36] 李桂琴, 陈启辉, 曾存保, 等. 林业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防治效果分析[J]. 防护林科技,2019(8):39-41.
[37] 石春玲. 兴隆林业局森林鼠害综合治理方法与效果初探[J]. 防护林科技,2016(7):116-117.
[38] 国家林业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鼠(兔)害防治工作的通知 [A/OL]. (2015-08-17)[2020-07-12].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394/content-794405.html.
[39] 舒凤梅, 商海鹏, 郝德仁. 幼林抚育剩余物防御幼林鼠害的研究[J]. 林业科学,1991,27(1):79-83.
[40] 韩崇选, 王明春, 王培新, 等. 刺槐与紫花苜蓿间作预防兔害的效果[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3):149-156.
[41] 张斌善, 韩崇选, 王倍新, 等. 灌木围障预防兔害对油松高影响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5):132-138.
[42] 胡春林, 阮治安. 利用黄鼬控制害鼠的研究: Ⅰ. 黄鼬控制害鼠能力初探[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12-14.
[43] 赵玉根, 门晓光, 雷晓明, 等. 呼和浩特市退耕还林区棕背鼠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17(1):45-47.
[44] ELLIS-FELEGE S N, CONROY M J, PALMER W E, et al. Predator reduction results in compensatory shifts in losses of avian ground nest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49(3):661-669.
[45] BOONASTRA R, STENSETH N, KREBS C. Population cycles in small mammals: the problem of explaining the low phase[J]. Ecology, 1998, 79(5):1479-1488.

PDF全文 浏览全文

相关图谱

扫描二维码